
孫佳山
爭議
年還沒過完,《流浪地球》就徹底火了。和《戰(zhàn)狼2》《紅海行動》《人民的名義》《大江大河》很像,不僅是在國內(nèi),這部片子在海外同樣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贊譽以外,一些爭議也開始出現(xiàn)。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前段時間在豆瓣,春節(jié)檔的兩部科幻電影,一個《流浪地球》、一個《瘋狂外星人》,都遭遇了要么一星、要么五星的兩極化評論。尤其是《流浪地球》,雙方爭議的焦點早已經(jīng)和電影本身沒有太大關系了。
于是問題就這樣被踢給了島叔:都亂成這樣了到底咋回事,能不能給嘮嘮?
其實吧,島叔對這種永遠也掰扯不明白的價值觀撕扯,完全沒有興趣。但是當這種撕扯要凌駕于電影之上,并且其中的一些勢力開始試圖綁架電影本身的時候,那就必須得出來聊兩句了。
的確,中國科幻文藝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忽然”就火了,而且從最初被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推崇的“葵花寶典”,到劉慈欣等知名科幻作家先后奪得雨果獎等科幻領域的世界性獎項,我國的科幻文藝開始逐漸走出相對小眾的圈層,越來越火,越來越主流化,直到《流浪地球》,已經(jīng)具備可以引發(fā)全民性爆點話題的能量。
但網(wǎng)上的一些爭議,比如《流浪地球》“戰(zhàn)狼化”、沒有一個美國人、充斥著民族主義情緒等等(不少豆瓣低分皆是以此為由打的)……依舊值得正視。那么,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