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這里視頻連線視察延慶賽區(qū)場館建設情況,慰問一線建設者。

△延慶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施工現(xiàn)場。(央視記者薛冠南拍攝)
北京冬奧會展示中心展廳,還展示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發(fā)展歷程。有些展品生動記錄了中國的冰雪情緣。

△冰嬉圖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宮廷繪畫。長5米,寬30余厘米,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運動冰嬉的場面。(央視記者魏建拍攝)

△1930年出版的《溜冰術》是我國最早專門介紹冰上運動的出版物之一。1928年,中國將Olympia翻譯成“我能比呀”?!段夷鼙妊?sdot;世界運動會叢錄》是1928年中國參加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見聞。(央視記者魏建拍攝)
首鋼園區(qū)“夢幻轉型” 綠色辦奧的生動例證
就在這次考察的前一天,習近平剛剛會見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巴赫說,“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務實高效,充滿活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尤其讓巴赫嘖嘖稱贊的,正是首鋼園區(qū)的夢幻轉型--“北京將一個從前的鋼鐵廠改建成冬奧組委辦公地和冬奧訓練場館,非常不可思議”。如今,首鋼園區(q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工業(yè)遺存。

△改造前的西十筒倉。(圖片由首鋼提供)
在冬奧組委核心辦公區(qū),這些圓形的辦公樓由首鋼的“西十筒倉”改造而成。“西十筒倉”本為首鋼煉鐵原料區(qū),曾在火車運輸系統(tǒng)中編組為西十線,因此得名。圓柱體上切割出的圓形孔洞用于建筑采光,而切出的圓形混凝土塊成了筒倉外草地上的座椅,這一設計獨具匠心。

△習近平視察的奧組委辦公區(qū)。(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當天下午,除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辦公區(qū),習近平還視察了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

△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央視記者王萌萌拍攝)

△首鋼生產(chǎn)時期的精煤車間。(圖片由首鋼提供)
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又被稱為“四塊冰”,即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的場館。這里是由首鋼生產(chǎn)時期300米長的精煤車間和運煤車站改造而來。

△在首鋼園區(qū),昔日的高爐、冷卻塔和如今的冬奧元素相得益彰。(央視記者舒貝拍攝)
建于1919年的首鋼,如今已經(jīng)一百歲了。當年,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它依依不舍與首都告別,廠區(qū)遷往河北曹妃甸。如今,這座沉睡的鋼鐵叢林再次因2022年北京冬奧會煥發(fā)新生。
“探營”中國冰雪“國家隊”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春節(jié)前夕赴河北張家口看望慰問時,就曾實地考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當年2月,他還曾考察作為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和短道速滑、花樣滑冰比賽場地的北京五棵松體育中心和首都體育館。
這一次到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習近平視察了短道速滑館和冰壺館,看望慰問運動員、教練員。
在短道速滑館,習近平觀看了國家短道速滑隊的2000米接力比賽表演和國家花樣滑冰隊的表演。

△正在訓練的短道速滑運動員。(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速滑訓練館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的是運動員的心率信息,可以幫助了解訓練強度,為運動員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為備戰(zhàn)冬奧,中國的各類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不僅積極采用國際上先進的訓練器材,還引進了國際一流的教練團隊。目前,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有83名外籍教練。
△中國短道速滑隊加拿大籍教練Derrick Campbell曾是1998年長野冬奧會5000米接力的冠軍。他是中國短道速滑隊的5名外籍教練之一。他向《時政新聞眼》描述了第一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經(jīng)歷:“我當時站在后排。他發(fā)現(xiàn)我在人群中,就抽出時間跟我握手。他希望確保跟每個人都握到手。我覺得他這個舉動勝過千言萬語,是最讓我難忘的一刻”。(央視記者沈忱拍攝)
在冰壺訓練館,習近平和隊員們交流冰壺和地擲球運動的差別和訓練技巧。

△冰壺訓練館。(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中國國家冰壺隊。(央視記者段德文拍攝)
《時政新聞眼》了解到,為了實現(xiàn)北京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全項目參賽”,中國冰雪項目國家集訓隊從賽艇、田徑、體操、排球、蹦床、地擲球、曲棍球、沖浪以及雜技、舞蹈行業(yè)的兩萬多人中,層層選拔出2305人,建立起“大國家隊”。未來三年,將在這些隊員中形成“尖子群體”,沖刺北京冬奧會。
在1月31日會見巴赫時,習近平說,“我們一定會積極努力,為世界呈現(xiàn)一屆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冬奧會。”冬夢飛揚,雄心激蕩。
監(jiān)制/申勇 唐怡
記者/龔雪輝 沈忱 郁振一 張曉鵬 盧心雨 劉瑞琳 王小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