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中國GDP以美元計算在過去10年增長了9萬億美元,超過了同期分別增長7萬億美元和2萬億美元的美國和歐盟。
對于美國本土的首席執(zhí)行官們來說,幸運的是,無論中國產生何種影響,歐洲都首當其沖。耶恩和若阿娜發(fā)現,這一地區(qū)的風險敞口遠超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qū)。
據路透社1月30日報道,中國央行調查統(tǒng)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最近表示,內需增長有望使中國經濟在二季度企穩(wěn),2019年全年,經濟增速可能“前低后高”;基建投資反彈的確定性較強,將帶動投資增速回升,今年房地產投資不會大幅下降。
他說,2018年底、2019年一季度基本已經是最難的時候了,貨幣政策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而監(jiān)管政策與貨幣政策相配合也很重要。
報道稱,對于房地產投資,他認為不會大幅下降的原因在于:中國目前房地產庫存水平較低,按照狹義計算口徑,只有兩個月左右;中國仍處于城市化進程中;在“房住不炒”的方針下,平穩(wěn)房價、建立長效機制需要增加供給。
此外,加上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的投資,預計2019年的房地產投資增速也不會低。
報道稱,盛松成也建議中國繼續(xù)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他重申,經測算,可將中國的財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2014年實際財政赤字占GDP的2.1%,2015年為3.5%,首次超過3%)。由此可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且不會給中國政府帶來較高的償債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