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為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人員代表頒獎。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特殊表彰”表達中國“世界觀”
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也是中國面對空前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和巨大外部壓力的一年。這一年,在應對外部變化中,中國保持了定力和耐心,始終以建設性為終極取向。這背后是中國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堅定信心?;蛟S如德國媒體所說,美國發(fā)起的貿易摩擦是改革開放40年之際“對中國的一次壓力測試”,中國未來的適應能力將更強。
習近平在慶祝大會講話中說,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他強調,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這可看作對中國與世界相互依存、相向而行的“世界觀”的再次重申。
此次慶祝大會特別為10位外國友人頒發(fā)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以感謝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支持和幫助。這被視為中國藉改革開放40年致謝世界的特別安排,也是中國繼續(xù)擁抱世界,對世界充滿信心和善意的體現。

資料圖:航拍深圳標志建筑之一京基100大廈。 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習近平在講話中鄭重承諾,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fā)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中國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發(fā)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fā)展到什么程度都永遠不稱霸。這清晰勾畫了中國之于世界鮮明的建設者形象。
此次在特殊節(jié)點對歷史的紀念顯然被賦予了很強的改革期待。正如習近平在2018新年賀詞中所吐露的,“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但同時,這次紀念也在很大意義上承載著回應外部關切、化解外界疑慮的使命。習近平用一場慶祝大會,傳遞出了中國堅定、穩(wěn)健、持續(xù)改革開放的強烈信號,為充滿不確定的世界注入了確定的“中國預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