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起重機噴繪成亮黃色,剛剛下線,重達54.99噸。這個龐然大物能伸出七節(jié)73米主臂,輕松應付油田、碼頭與橋梁工地上諸多工程。駕駛室極為寬敞,寬近3米,習近平坐在方向盤前,同技術人員詳細聊起了這臺“完全由徐工集團自主研發(fā)、擁有30多項專利、打入多個發(fā)達國家市場”的起重機。
C919個頭也不小,習近平先在駕駛艙主駕駛座位上,了解速度表、高度表、航跡圖之類的儀器儀表,又起身穿過客艙,兩次坐下來感受第一架國產大飛機。“我們要做一個強國,就一定要把裝備制造業(yè)搞上去,把大飛機搞上去。”
論及中國改革,習近平的位置正是駕駛艙里的掌舵人。他總關心手中所擎的是否來自自主創(chuàng)新,也準備好了對這些成果全力支持。在上海汽車集團技術中心,他看到停放著幾輛自主品牌汽車,后車門打開著,“我來坐一下”,便坐了進去。下車后他告訴企業(yè)負責人,“中央已經(jīng)決定,公務車都要用國產車,這對自主品牌汽車是個機會,大家一定要努力”。
真正令他憂心的,是那些“卡脖子”的創(chuàng)新,攔在中國改革路上。習近平深知問題所在。“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工業(yè)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開發(fā)平臺、基本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瓶頸仍然突出”,他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說,“形勢逼人,挑戰(zhàn)逼人,使命逼人”。這篇講話,人民日報刊登了全文。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中國人民自己手里。
七
“我看天塌不下來。”
說這話時是2013年9月26日,那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關于二〇一三年上半年中央巡視組巡視情況的綜合報告》。正值反腐激烈之際,海內外密切注視著中共不斷打破“禁區(qū)”與“慣例”,知其然卻未必知其所以然。
事后看來,習近平頂住了巨大壓力。在反腐斗爭持續(xù)深入之際,輿論中有些人認為,反腐讓干部不作為,甚至影響經(jīng)濟發(fā)展。習近平明確表態(tài),中國共產黨反腐敗不是看人下菜的“勢利店”,不是爭權奪利的“紙牌屋”,也不是有頭無尾的“爛尾樓”。
故宮以西,中南海占地并不大,卻是國家中樞的象征,指引著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民一同向前。從體制機制改革,到干部隊伍建設,舉起全面深化改革大旗之際,習近平為此殫精竭慮。改革的四梁八柱,在習近平領導之下日漸完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十四個堅持”,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2018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啟動,31個省份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全部獲中央批復同意。
習近平親自掛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共開過40次會議。自2018年3月開始,改名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共開過5次會議。這45次會議,用時4年多,審議了范圍極廣的數(shù)百個改革話題,比如,足球、教師、疫苗、全科醫(yī)生……許多直接關涉民生。
諸多詞匯與改革的關系,在最高領導人親自參加的諸多會議中被逐一確立。比如,在談到改革與法治的關系時,習近平列舉了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宋代王安石變法和明代張居正變法,認為改革從來與法治緊密結合,變舊法、立新法,莫不如此。“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jù),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增強改革的穿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