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
廣西廣東同屬百越之地
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后
南征百越設“嶺南三郡”
即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漢代在現(xiàn)在的兩廣交界地
置“廣信縣”
它被譽為“嶺南古都”
是嶺南文化的最早發(fā)祥地
兩廣的“廣”字
相傳由此而來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首府南寧城市景色。
到了唐朝
此地屬嶺南道
意為南嶺山脈以南
后劃分為東、西兩道
東道治廣州
西道治邕州(今廣西首府南寧)
宋改“道”成“路”
在嶺南設廣南路
分東、西兩路
以古廣信縣劃分
廣信以西謂之廣南西路
此為“廣西”得名的開始
2
“桂”與桂林
廣西又名八桂大地,簡稱“桂”
唐代大家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中云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大明一統(tǒng)志》載
“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
足見桂林于廣西意義非凡
世人皆知桂林
對它有數(shù)不盡的贊美
世人又多不知
桂林對于溝通中原和嶺南
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
南嶺山脈高大逶迤
如一堵巨墻 橫亙在中原和嶺南之間
群山間小道漫長崎嶇
極難通行
而這之間狹長的湘桂盆地
路段大多平坦
最妙的是水路蜿蜒低平
湘江和漓江最近處僅數(shù)十公里

這是靈渠(左下水道)和溶江(右下水道)、漓江(左上水道)交匯處。
在這個地方
雄心勃勃的秦國貢獻了一個
影響數(shù)千年的奇思妙想
開鑿靈渠
北有長城
南有靈渠
長城用以限隔敵騎
靈渠 則打通了長江和珠江
溝通了中原和嶺南
秦始皇借助靈渠揮師南下
開拓疆土 一統(tǒng)嶺南

中華大地上
有多少舉足輕重的關口
至今為人稱道
靈渠溝通的湘桂走廊
是中原通向嶺南的交通要塞
而廣西桂林
正處在湘桂谷地之南端
水路和陸路在此匯合
北上接湖南
南下達梧州、廣州
歷史上
大批北方移民便從這里
走向嶺南的廣闊天地

穿越千年
八桂大地早就不僅指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