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將至:有人疲憊麻木,有人依然期待
中新經(jīng)緯客戶端12月9日電 (趙佳然)“雙11”前參加大大小小的滿減折扣活動,為了拿到更大的優(yōu)惠,還得費時費力地“PK”;過了一個多禮拜,“黑五”強勢來襲,就算不是海淘黨也禁不住誘惑,想摻和一把;還有三天,“雙12”又要來了,這次你還會“剁手”嗎?

經(jīng)緯君幫你問了幾位消費者,發(fā)現(xiàn)大家的態(tài)度各有不同。
“雙11的花唄還沒還完”
23歲的孟小羽,這個月一直在為“還債”操心。
他的理財方式很簡單,每個月固定存一部分錢到定期賬戶,所有的個人消費則全部通過信用卡和信貸平臺。若當月未能還清,則順延到下月。作為畢業(yè)不久的職場新人,他已習慣這種消費方式,但上月的“雙11”過后,一直對賬單不敏感的他算了筆賬,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這個月我竟然刷了兩萬多元,幾乎都是在雙11當天消費的。”孟小羽表示,“雙11”前自己關(guān)注的各個商家均大做宣傳,社交媒體的相關(guān)圈子里也早已討論起購買清單。在火熱的氣氛中,他的消費欲望猛增,忍不住頻頻下單。然而,賬單上明晃晃的數(shù)字也告訴他,接下來的日子里,可能沒辦法隨心所欲地花錢了。

資料圖 中新經(jīng)緯 趙佳然攝
“雖然‘雙12’也會收到一些商家的促銷信息,但一想起還款利息,我就沒辦法繼續(xù)剁手。”孟小羽感慨地說,年底大家可能會沖動購物,而越來越便捷的信貸應用也順應了人們的消費心理,但年輕人更要學會理智消費,自己目前算是及時止損。
2018年“雙11”,天貓的總成交額為2135億元,京東累積下單金額達1598億元,蘇寧、網(wǎng)易的全天銷售額也大大超過了去年同期。不可否認,部分消費者懷著“囤貨”心理,在“雙11”期間購買了超出短期內(nèi)需求的商品,而在此后會因經(jīng)濟或心理原因,帶來消費需求的下跌。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分析說,“大促”自然會透支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和錢包,超級大促更需要時間間隔。積攢了一年的購物欲已經(jīng)在一個月前的“雙11”集中爆發(fā),所以對于“雙12”期間的消費,無論是消費者或商家可能均不會有過高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