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的軸線拉回到40年前——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華巨輪駛入歷史新航道。
改革從農村發(fā)軔,向城市推進,市場經濟的大門由此打開;設立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港口城市,中國經濟進入世界經濟大循環(huán)……社會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噴涌而出,演化成推動制度變革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40年風云激蕩,每一輪大發(fā)展大飛躍,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重大突破;
40年櫛風沐雨,每一次解決發(fā)展難題,都依靠黨帶領全體人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上世紀90年代初,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發(fā)出新一輪改革動員令,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加快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進程。
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中國沉著冷靜應對,堅定深化改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黨的建設、國防軍隊等各個領域改革全面推開;
面對經濟發(fā)展轉軌和復雜外部環(huán)境,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完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當過放牛娃,開過照相館,辦過電冰箱配件廠,研究過裝潢材料,造過摩托車——1998年,歷經多次創(chuàng)業(yè)的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開啟了中國民營企業(yè)造汽車之路。
“遇到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才有我們這些人參與市場公平競爭的機會。”李書福說。1998年第一輛車下線,2010年8月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100%股權,今年2月收購戴姆勒公司9.69%股份……吉利汽車迎來大發(fā)展。
40年來,市場主體數量從不足50萬戶增加到1億戶以上;2017年底,全國國有企業(yè)資產總額達183.5萬億元,民營企業(yè)數量超過2700萬家;制造業(yè)總量連續(xù)多年穩(wěn)居世界第一,商品短缺和憑證供應時代一去不復返……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條思想紅線貫穿始終,改革開放以雷霆萬鈞之勢在東方大地展開,迸發(f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