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當?shù)貢r間11月15日,當組委會賽事主席約翰·卡澤宣布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超算團隊獲得2018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SC18)冠軍時,觀眾席上幾位身穿藍色隊服的年輕人攥住了拳頭,興奮地蹦起來。
總分88.398分(滿分100分),高出第二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11.518分。這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于紀平、余欣健、何家傲、鄭立言、趙成鋼和交叉信息院婁晨耀6名本科生的最終成績。
至此,在2018年三大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ASC、ISC和SC中,清華大學超算團隊包攬了全部三項競賽的總冠軍,實現(xiàn)了繼2015年后的又一次“大滿貫”。這也是清華大學超算隊伍在此三大國際性大學生超算競賽中累計獲得的第11項冠軍。
挑戰(zhàn),從賽前開始
據(jù)了解,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簡稱SC)是國際超算領域的頂級會議,國際影響力巨大。作為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SC比賽是超級計算機領域的頂級賽事,每年舉辦一次,吸引著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眾多高校學子。
在本次被行內(nèi)譽為超算界的“F1競賽”中,共有來自全球15所高校的本科大學生組隊參賽,清華大學是唯一一所參賽的中國內(nèi)地高校。參賽選手不僅需要擁有先進的硬件設備,還要對相關(guān)科學領域的應用有深刻的理解,在高性能計算方面有扎實的基本功,以及極佳的現(xiàn)場應對策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今年暑假,作為此次比賽的隊長,于紀平就開始聯(lián)系贊助,和學校協(xié)調(diào)機器的各種問題。
對于剛上大三的鄭立言來說,這次是他第一次去現(xiàn)場參加比賽,內(nèi)心非常激動。和其他隊員比起來,開朗的鄭立言如他的名字一般能言善道。他在比賽中負責現(xiàn)場回答有關(guān)核裂變鏈式反應的穩(wěn)態(tài)求解與模擬的相關(guān)問題,以及團隊項目的演講,他因此還提前看了很多核物理方面的書。
參加比賽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出發(fā)前,本來集結(jié)好的6人隊伍卻由于主力隊員唐適之的簽證問題,不得不在行前臨時更換了成員。這迫使團隊把早已計劃好的比賽策略推翻重來。于紀平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心里本來挺沒底的,但還是要硬著頭皮上,相信大家的實力”。
這對于“臨危受命”的大四學生余欣健來說同樣“驚險”。沉穩(wěn),不善言談,臉上總掛著微笑的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靠譜”。的確,他去年參加過大型比賽,經(jīng)驗豐富,隊友如今對他的評價也是“五星好評”。
“比賽前兩天的下午,我剛下課就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他問我有沒有時間參加SC,我問什么時候走?老師說是后天。第二天我就趕緊去辦出國的手續(xù),和隊員們了解了這次的比賽內(nèi)容,第三天就出發(fā)了。當時的感覺是很忐忑,希望不要拖后腿。”余欣健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