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深深刺痛著林鳴,不服輸?shù)乃珠_始將視線轉移到歐洲國家。經(jīng)過百般打聽,林鳴找到一家世界頂級公司,但對方開出了遠遠超出工程預算的高價。這讓林鳴再度陷入絕望。
眼看時間在一天天流逝,任務卻擺在那里只增不減。于是,林鳴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tài),在這條沒有中國人走過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面對這條跨海通途的筑夢之路,林鳴對團隊成員說:“即使我們的起步是0,我們往前走一步也會變成1。”
為技術攻關,他每年要帶著團隊開上千次大大小小的討論會,沒有成果絕不散會。在一次次的討論中,神秘的世界級難題的解答思路日益優(yōu)化、逐步成熟,項目自建設以來進行的百余項試驗研究和實戰(zhàn)演練實錄、獲得百余項專利的十幾項自主研發(fā)的專用設備和系統(tǒng)成果,以及十余項外海沉管安裝世界級工程難題攻克經(jīng)驗,匯集成一部代表世界頂級工程技術水平的《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術》,這項全世界最困難、最復雜的外海沉管建設難關在林鳴與團隊的一次次討論、實踐中被攻破!
港珠澳大橋第一節(jié)沉管順利安裝就位、創(chuàng)造了中國外海沉管隧道建設的先河時,他已有96小時沒有休息。
攻克世界級技術難關,讓中國橋梁建設者更有底氣。林鳴帶領的團隊僅在港珠澳大橋一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就完成了500多項技術專利的申報。

林鳴在工作中。本人供圖
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橋全線亮燈。這一天,團隊成員無不歡欣鼓舞,而林鳴卻依舊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亮燈并不代表終點,這場征途在抵達終點之前,邁出的每一步都關乎整個項目的成敗。他說:“橋的價值在于承載,而人的價值在于擔當。”
擔“責”不推,擔“難”不怯,擔“險”不畏,這是林鳴的信念。這些年來,為了保證項目能順利走到最后,林鳴將項目上每一個人都看作“走鋼絲”的人,每一道程序都要做到“零質(zhì)量隱患”。
他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國建設者,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是我建筑生涯的尖端夢想。我想,如果每個行業(yè)都能做一兩個世界尖端夢,那么我們的國家就能更好地實現(xiàn)中國夢。”
時光荏苒,不變的是萬千和林鳴一樣的造橋工程師們技術攻關越天塹的勇氣。而變化的,是大跨步向前邁進著的中國。世界級的超級工程,如今要看“中國造”!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的偉大發(fā)展成就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斗創(chuàng)造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生逢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奮斗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家,勞動者們正帶著更飽滿的信心和更向上的希冀自信前行。
?中國青年網(wǎng)
┃來源:楊月 石倩穎(實習) 陳馨怡(見習)
┃責編:陳琛 方瑞(實習)
┃審發(fā):盧冠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