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崗村村口 攝影:黎萌

村民關友江家的大包干農家菜館 攝影:黎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因為40年前首創(chuàng)了“大包干”責任制,安徽鳳陽小崗村一直有“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譽。但從那時起過了20年之后,小崗村百姓的生活還只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水平上,所以才有了“一夜跨過溫飽線,二十年沒進富裕門”之說。
關正景是現任小崗村村委委員,在他看來,當年的小崗村實行“大包干”只是解決了吃飯問題,而遠遠還沒有達到富裕起來。“這中間的時間跨度有20多年”,他說,“這20多年里,老百姓的生活也沒有問題,小崗村也在發(fā)展,但是非常緩慢,不像沿海的有些富裕村,有很強的產業(yè)支撐。橫向對比的話,我們發(fā)現小崗村的經濟還比較落后。”
2004年起,沈浩從安徽省財政廳來到小崗村擔任第一書記。六年時間里,他一心一意為小崗謀發(fā)展、為村民謀利益,帶領小崗群眾開始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沈浩因積勞成疾,2009年11月在小崗村去世。那六年,小崗村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全村家家都改善了住房,村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是村容村貌變化最大的六年。
數據顯示,2009年,小崗村人均純收入5500元。而當年,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字為,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35元。時光荏苒,8年之后的2017年,小崗村的人均收入數字為18106元,全國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432元。小崗村民的收入不僅再次跑贏全國農村人均收入平均數,而且還大大超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