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真幫扶
“沒有轟轟烈烈的大建設(shè),都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

7月20日,福建省扶貧辦主任馬國林在福州的辦公室向記者講述他親歷閩寧協(xié)作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沒有轟轟烈烈的大建設(shè),閩寧扶貧協(xié)作都是從一件件小事做起,久久為功。”馬國林說。
固原市甘城鄉(xiāng),單單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當(dāng)?shù)乩习傩諏Ω侍鹚臉O度渴望。
既然缺水,那就從“水”干起。
2000年6月26日,經(jīng)過80多天的奮戰(zhàn),“無水死區(qū)”有水了。整個甘城鄉(xiāng)都沸騰了。
這口“深456米、每日出水量800立方米”的井,老百姓爭相來看。“一個老漢喝下了第一口清純的井水時,流著眼淚,抓著我的手直哭‘感謝共產(chǎn)黨,感謝好干部’。我什么話都說不出來,抓著老漢的手,跟他一起哭,”馬國林回憶道。
閩寧扶貧協(xié)作的20年間,福建先后在貧困地區(qū)打井窖1.5萬眼,解決了30萬人、10余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在當(dāng)?shù)?,村民們把這些機井水窖形象地稱為“活命井”。
而“一方水土養(yǎng)不了一方人”的村,則必須搬遷。
“這些經(jīng)驗做法都來自于福建自身的經(jīng)濟建設(shè)與扶貧的實踐。”林月嬋說,福建實施的“連家船民上岸工程”、“造福工程”等,讓長年漂泊在海上的漁民上岸,讓不適合生存的村民搬遷,交通便利了,下一代教育跟上了,也就拔掉了“窮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