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干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在這方面,習近平同志身體力行,為廣大干部做出了榜樣。那么,干部如何練好這個基本功?如何提高與群眾的溝通能力?一起學習↓↓
打掉官氣,主動上門,將上訪改下訪
1988年12月20日,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及地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同霞浦縣領導一起接待來訪群眾。
習近平的第一個接待對象是縣公交公司職工舒穗英。由于縣對臺部在其房屋旁邊的河邊建房,導致河道淤積,9月間的一場洪水沖進舒穗英家中,沖走了糧食和部分財產(chǎn)。為此,她寫信給地區(qū)領導反映情況,要求縣對臺部負責清理河道,并賠償經(jīng)濟損失。
  
“沒有想到,習書記會這么快主動找到我。”在接訪現(xiàn)場,習近平詳細了解情況后,便同地縣有關領導到舒穗英家察看,并提出處理意見。
當天的總結會上,習近平說,我們工作目的是為人民服務,不僅要對上面負責,而且要對群眾負責,為人民做主。古時候的縣官尚且還有擊鼓升堂,為民申冤,而我們卻成天忙于開會,很少主動去抓這種事,這是不應該的。
在習近平看來,“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他要求:“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必須放下架子,打掉官氣,主動上門,把信訪工作做到基層,把黨的關懷和政府的濟助送進普通群眾的家庭。”他改上訪為下訪,暢通了群眾表達合理訴求的渠道。
在永泰縣信訪局,有數(shù)本已經(jīng)泛黃的信訪記錄本,當中就有習近平帶領市縣領導到永泰接待群眾的原始記錄。
1991年4月13日,市縣領導第一輪聯(lián)合接待群眾日。當天下午,永泰一中的兩位老師代表全校師生趕到縣委黨校,反映學校的校舍安全問題。
當時學校有一棟1905年修建的宿舍樓,地基已經(jīng)變形,一下雨到處都在漏水,門框也歪了。修繕費用經(jīng)各方籌集,還差10萬元。
聽了兩位老師的陳述,習近平當場表示:“危房問題一定要及時解決。就是借房子,也要搬,要以防為主。”
“書記態(tài)度堅決,但也很誠懇實在,坦率地說當時的市財政也不寬裕。”劉老師說。最終拍板的結果是,市縣財政各出一半,并要求立即拆遷改造危房,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走上街頭、隨機調(diào)查
曾在黃土地插隊7年的習近平,深知“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的道理。習近平喜歡面對面地與群眾交流。在正定期間,那時縣委、縣政府的大門是敞開的,許多老農(nóng)背著糞筐就進來了。
習近平經(jīng)常讓縣委干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diào)查,有時他還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聽取群眾意見。后來,正定形成的許多文件和重大決策都跟這些調(diào)研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