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力量
早已融入唐山人的血液里
鑄進這座城市的性格中

拼版照片:上圖為唐山市震后照片(資料照片)。下圖為2016年5月17日拍攝的唐山市夜景(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這種精神
鍛就了充滿感恩情懷、團結友愛
和無私奉獻 精神的新唐山人
并源源不斷地釋放著
強大的正能量
第1支
2008年汶川地震時
唐山醫(yī)療隊和抗戰(zhàn)救災搶險隊是
第一支到達成都的
外地醫(yī)療隊和搶險隊

2008年5月13日,一支由80名醫(yī)護人員組成的醫(yī)療搶險隊從唐山出發(fā),奔赴四川地震災區(qū)。新華社記者 鞏志宏 攝
8萬毫升
汶川地震后短短幾天
唐山人為汶川災區(qū)
獻血達8萬毫升
600多名唐山志愿者
第一時間奔赴汶川災區(qū)

四川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唐山市民紛紛到血站和街頭流動獻血車進行獻血,以表達對災區(qū)人民的支持。(2008年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鞏志宏 攝
17歲
42年前
17歲的董慧娟在地震中
失去了父母和哥哥
獨自在廢墟上坐了3天3夜
汶川地震發(fā)生時
她已是中國第一位
災難心理學博士
她說重新站在廢墟上
為的是不再讓震后的孩子們
活在心理陰影中

2008年6月10日,董惠娟(右)在為綿竹市一名小朋友進行心理疏導。新華社記者 楊俊江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