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在場的學員和工作人員代表,習近平說,我一直想來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fā)憤圖強啊!
△【獨家V觀】習近平:十三億多中國人要發(fā)憤圖強
次日在煙臺考察期間,習近平又再次提到在劉公島上的感悟。他說,昨天我去了威海,因為我要看看劉公島,看看我們甲午海戰(zhàn)之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靜?,F(xiàn)在又是一次大變革之際,在這樣一個歷史進程中,我們各就各位,作出自己的努力,作出自己的歷史貢獻。
歷史一次次證明,不能制海,必為海制。背海而衰,向海則興。

△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陳列館共分兩層,在下臺階的地方,可以看到這兩行醒目的字(資料圖)
看海防 訪絲路 上蓬萊
位于山東半島北端的蓬萊,古稱登州,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始建于公元1061年的蓬萊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

△蓬萊閣(資料圖)
6月13日上午,曾經(jīng)為近20萬游人講解蓬萊閣的金牌講解員王曉楠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習近平。
習近平登上蓬萊閣主閣,遠眺黃渤海分界線,俯瞰蓬萊水城,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情況。古登州海道可遠通朝鮮、日本。

△現(xiàn)存于蓬萊古船博物館的明代古商船
古登州,既是貿(mào)易之港,也是海防要塞。明朝時,為防備倭患,在此建立備倭城。生于蓬萊的抗倭英雄戚繼光早年間就曾在此練兵。
習近平察看水城炮臺和古代艦船入海口,聽取戚繼光操練水師、保衛(wèi)海防等歷史介紹。

△蓬萊閣景區(qū)內(nèi)的戚繼光像
習近平指出,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xiàn)代史構(gòu)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