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不僅構成了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而且展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向。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文化的高度和立場系統(tǒng)展開對“中國特色”的文化建構,深刻彰顯“中國特色”文化自信的本質屬性,創(chuàng)造性地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把這一重要論述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結合起來,可以認為,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不僅構成了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而且展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向。
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更好構筑中國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當代中國正經(jīng)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正在成就著人類歷史上最為雄奇而輝煌的民族復興事業(yè)。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更好構筑中國精神,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構筑中國精神,首先必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牢牢把握更好構筑中國精神的核心和根本。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最永恒而珍貴的精神成果,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時代精神是時代發(fā)展趨勢和人類進步特征的最敏銳的反映,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核心,同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面向未來,當代中國需要推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更好構筑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中國精神。
第二,更好構筑中國精神,必須深入開展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廣闊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強國實踐中,只有堅持大力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第三,更好構筑中國精神,必須牢固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叫共產(chǎn)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chǎn)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jīng)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牢固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深厚而堅韌的歷史定力。
堅持以建設核心價值觀為支撐更好構筑中國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為支撐更好構筑中國價值,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的又一基本指向。
第一,更好構筑中國價值,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和重要穩(wěn)定器。當代中國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diào)整時期,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著空前復雜的情況,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進一步凸現(xiàn)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zhàn)略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也是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任務。
第二,更好構筑中國價值,需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根本價值立場。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時代的雕塑者,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者和踐行者。人民需要核心價值觀,也同時為核心價值觀所引領和塑造。因此,在更好構筑中國價值的歷史進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包括思想理論、文學藝術和文化產(chǎn)品等在內(nèi)的一切思想文化建設成果都能夠充分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充分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正是堅持中國特色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根本立場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yōu)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