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這段耳熟能詳?shù)牡涔时澈螅N含的是作者為國分憂、為民謀福的遠大政治抱負。
習近平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shù)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chuàng)新的豐碑,凝結(jié)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臨終前,林俊德院士仍在工作。(資料圖)
在科技領(lǐng)域,“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比比皆是。2012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同日刊發(fā)了一篇題為《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報道,報道中的主人公是“兩彈一星”偉業(yè)的重要開拓者林俊德。
他是一位將軍也是一位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52年堅守在羅布泊,參與了我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在生命最后時刻,他“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的精神感動和激勵了無數(shù)人。
習近平將這種人看做民族英雄,他們?yōu)閷崿F(xiàn)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勁的科技動力。
從戚繼光的《望闕臺》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再到生命最后時分仍在工作的林俊德,三個典故連起來看就像人生的三重境界:
戚繼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看見了嚴峻的戰(zhàn)爭形勢,但仍然不改報國初心;
范仲淹曾推“慶歷新政”力革內(nèi)憂外患,雖失敗被貶,但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始終不悔;
林俊德的生命多數(shù)時光都隱姓埋名,即使功成名就,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不肯離去。
三個典故的主人公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國家、對事業(yè)有著矢志不渝的信念和追求。而這,也正是習近平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最殷切的囑托和期望。
談人才 號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7年11月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習近平邀請黃旭華、黃大發(fā)代表坐在自己身邊合影。來源:新華社
“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
“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出自《三國志》,習近平曾多次引用這個典故。從他“為科研人員讓座”“彎腰為科學家頒獎”等諸多細節(jié)可以看出習近平十分重視和關(guān)愛人才。
習近平引用《三國志》中“功以才成,業(yè)由才廣”的話,旨在告誡我們,功績是憑借才能而成就的,事業(yè)是由于才能而開拓的。只有“擇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不斷開拓各項事業(yè)的新局面。
“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
此句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九》,意指重視人才、求賢若渴,人才就會大量涌現(xiàn);輕視人才、浪費人才,人才就會越來越匱乏。
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chuàng)新的未來。習近平指出,希望廣大院士關(guān)心和愛護青年人才,把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責任,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優(yōu)秀青年人才,為青年人才成才鋪路搭橋,讓他們成為有思想、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shù)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