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

鸮卣 商代 高19.7厘米,口長徑12厘米,短徑8.6厘米,1956年石樓縣二郎坡村出土,現(xiàn)藏于山西博物院
鸮卣(xiāoyǒu)因為形似“憤怒的小鳥”而躥紅互聯(lián)網(wǎng),可以說是文物戲精里面的大。鸮是貓頭鷹,卣是一種盛酒器。形如兩鸮相背而立。蓋為雙鸮首,環(huán)目,尖喙,彎眉,蓋中央置四阿頂方柱鈕,飾雷紋。腹作雙鸮身,子口微斂,垂鼓腹飾卷曲羽翼紋。身下為四爪,兩兩相背。蓋腹相合,兩鸮昂首背立。商代晚期青銅器精品。不僅實用,也是精美的藝術(shù)品。

誰還不是個小可愛咋滴
陜西歷史博物館

陶塑人頭像 新石器時代(約7000年前)高7.6厘米 1973年出土于陜西省黃陵縣,現(xiàn)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人頭像以手工捏塑而成,制作粗率,造型稚拙,反映了先民原始的陶塑技藝。雖然其還不能稱為真正的陶俑,但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一絲中國古代陶塑藝術(shù)的原始之光。

兵馬俑 秦代 通高180.00厘米 出土于秦兵馬俑一號坑 ,現(xiàn)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
這尊秦代的陶器,頭后綰扁髻,戴皮弁。上穿齊膝長襦,下呈折形裙式,外罩齊腰鎧甲,無披膊。面部,手臂,鎧甲組滕上殘留多處紅色。下穿長褲,足蹬皮靴。左手半握,似持兵器,右手牽馬狀。
1974年在陜西省臨潼縣西楊村發(fā)現(xiàn)一處地下建筑及陶俑,其位于秦始皇陵園東側(cè)1千米處。這件事震動了世界,這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陵兵馬俑。
此后,先后發(fā)掘了三座大型兵馬俑的葬坑,這里埋葬著約7000件陶制車馬和兵俑,還有實用兵器萬件。三個從葬坑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其中呈長方形的一號坑最大,總面積達13000平方米,整齊有序地埋葬著與真人真馬等高的陶塑兵馬俑。

秦兵馬俑1號坑
毫無疑問,如果不是1974年被發(fā)現(xiàn),這座考古遺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將依舊沉睡于地下。這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態(tài)各異,連同他們的戰(zhàn)馬、戰(zhàn)車和武器,成為現(xiàn)實主義的完美杰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