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的第一個冬天,這是她在再生育專家的幫助下第一次懷上孩子,懷孕四個月就胎死腹中。
第二次懷孕間隔四個月,黃萍花很多時間指導她備孕,“這個堅強女人的堅持也深深打動了我”。肖芳玉無論如何也要保住并生下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這是讓她女兒回來的唯一希望了”。
可是由于仍心系災區(qū)救援任務,衛(wèi)生條件糟糕,以及心理壓力大,加上“高齡”,27周,肖芳玉的孩子又胎死腹中。
做手術取死胎時,肖芳玉哭著問:“孩子在我肚子里好好的,怎么就死了呢?我不相信她死了,黃醫(yī)生你再好好檢查檢查呀。”
黃萍告訴她:“孩子死了,原因很復雜,主要原因是你年齡大。如果不馬上取出來會引發(fā)大出血,會嚴重影響今后再次懷孕的。”肖芳玉無助地哭叫著:“我又死了個孩子!”
第三次懷孕,醫(yī)院把肖芳玉“當熊貓一樣保護起來”。而最后手術,“從進入手術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是一只腳踏進棺材里”。與死神賽跑的2小時45分,險象環(huán)生,好在孩子平安降生了。產(chǎn)房已是滿地血跡,紗布輕輕一擰就是一小碗鮮血。
肖芳玉和丈夫,堅持讓救命醫(yī)生給孩子取名。地震奪去的那個女兒叫張從雪。黃萍說,這個孩子叫張從瑞吧,吉祥的意思。
產(chǎn)后虛弱至極的肖芳玉,強撐著露出笑容,“那笑容像紅苕花一樣好看”。
“孩子生下來,會不會跟他姐姐一樣聰明啊?”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yī)院婦產(chǎn)科原主任胡麗娜說:“地震造成幾千個幼小的生命瞬間蒸發(fā),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這些父母的生活里,沒有按下暫停鍵,但按下了靜音鍵。沒有商量,沒有迂回,孩子就這樣走了。”
胡麗娜看到的災區(qū)景象:小學門口相互攙扶的父母或祖輩,他們眼巴巴地望著廢墟的淚眼,小學散落在灰塵中的書包和課本……
“什邡洛水中學倒塌的重點班的教學樓廢墟前,那些樹枝上牽拉著的麻繩上貼著的一張張紙條仿佛還在我眼前晃蕩,紙條承載的是父母對孩子的追思,也有他們對上天的質(zhì)問。”
吳德學的女兒離開人世時,8歲,上小學二年級。2008年5月12日下午,女兒其實是班級第一個跑下樓的學生,但她發(fā)現(xiàn)書包和鑰匙忘了拿,就返身上樓……返回的路上,搖晃中的教學樓轟然坍塌。
“唯一沒有去找的地方是殯儀館,那是他最不情愿去的地方。他不愿意在那里見到女兒??墒撬植坏貌蝗ァT谀抢?,懷著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心情,證實了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女兒的名字赫然出現(xiàn)在了遇難者名單上。”
在學校廢墟上,所有家長都沖上去用手扒,使勁掰。黃萍寫,如果可能,他們?nèi)荚敢馓孀约旱暮⒆尤ニ馈?ldquo;失去孩子的家庭從此了無生氣,再也沒有了盼頭。”
再生育工程的啟動,給吳德學夫婦的生活帶來希望。兩年后,在黃萍等醫(yī)生的幫助下,他們成功迎接了新生命。
妻子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吳德學打給黃萍報喜,問她:“你說我們的孩子生下來會不會跟他姐姐一樣聰明???”
今年,再生育的兒子已經(jīng)7歲了,一家住在災后重建的小區(qū),生活平安喜樂。震后十年,另一雙小手,要牽著爸爸媽媽告別昨日憂傷,繼續(xù)充滿地勇氣走向未來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