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德國特里爾5月7日電 題:馬克思故鄉(xiāng)的“中國情緣”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這個星期天對于彼得·迪策來說是一個大日子。

圖為當?shù)貢r間5月6日,友城廈門與特里爾共同建設的特里爾廈門園正式開幕,廈門市委副書記陳秋雄(左一)、特里爾市長萊布(右一)和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王順卿(右二)、特里爾中國花園協(xié)會會長迪策(左二)共同為廈門園剪彩。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5月6日一大早,馬克思故鄉(xiāng)德國特里爾的這位德中友協(xié)主席驅車來到特里爾匹特里斯山上的一處花園,開始忙碌起來。
德中兩國國旗、剪彩用緞帶、表演棚……身兼特里爾中國花園協(xié)會會長的迪策同他的朋友們一道,把當天要開幕的特里爾廈門園布置得像節(jié)慶現(xiàn)場。
中國特色的屏風設計、千年古柏根雕、鼓浪嶼的風光圖片,由廈門設計師閔一鳴完成的花園融合了中德文化特質和東西方美學,與山下的莫澤爾河谷自然美景相映成趣。

圖為當?shù)貢r間5月6日,友城廈門與特里爾共同建設的特里爾廈門園正式開幕,來賓和本地市民一道入內參觀。 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伴著廈門大學藝術團帶來的民樂《茉莉花》,來自兩座友城的人士伴著美酒暢敘起中國和德國、廈門和特里爾的情誼。
就在一天前,特里爾市長萊布剛剛為中國贈送的馬克思雕像揭幕。他在廈門園開幕儀式上笑稱:“這已是我兩天之內第十次就德中友誼致辭”。
“但今天這一場合尤為特別。”萊布講起他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廈門園建設過程中,德國園林工人與中國工人在沒有翻譯的條件下一同工作,中國工人不會德語和英語,德國工人更不會中文。然而他們最終在手機翻譯軟件的幫助下實現(xiàn)了交流。“雙方員工都夸對方好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