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航空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不少機場也在加速邁向國際航空樞紐。
今年4月底,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國內(nèi)最大的單體航站樓。自此,廣州白云機場二期擴建所涉及的二號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第三跑道、AOC信息大樓、110伏變電站、北站坪、地鐵及城軌等七大工程全部完工。
2017年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5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增速在國內(nèi)六大機場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13。貨郵吞吐量達到178萬噸,增長7.8%。
隨著2號航站樓的投入使用,白云機場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將初步形成,機場設施不足情況將很大程度得到緩解。2018年,擁有兩個航站樓的白云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將達到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達到190萬噸,朝著世界級航空樞紐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十三五”期內(nèi)還要開始啟動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目前,包括建設第四、第五跑道和三號航站樓的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已開展預可研工作。三期擴建的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樓建成投產(chǎn)后,隨著空域改革加快推進,白云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億人次,將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
除了白云機場,其他大機場也在加速打造國際航空樞紐。以成都為例,根據(jù)國家級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戰(zhàn)略需求,按照“航班波”模式制定的未來5年(2016-2020年)成都國際定期直飛航線規(guī)劃,成都還將采用新的組合扶持政策,加大對新開國際定期直飛航線尤其是戰(zhàn)略性洲際航線的支持力度,構建形成以成都為中心的國際國內(nèi)航線網(wǎng)絡。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作為西部樞紐機場,在2019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運營。建成后將承攬絕大多數(shù)的國際國內(nèi)客貨運航線,為成都構建起“一市兩場、國際多直達、國內(nèi)強覆蓋”的航空運輸體系。
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則是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國際航空樞紐機場。根據(jù)規(guī)劃,至2020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67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57萬噸,飛機起降48 萬架次。至2030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120萬噸,飛機起降82萬架次。
西安咸陽機場也提出,未來十年,將堅持全力打造大型國際航空樞紐的目標不動搖,全面提升國際業(yè)務比重,有計劃、有步驟、高質(zhì)量地全力推動陜西省國際航空業(yè)務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努力增加西安更多的國際航線。
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我國已有8座機場躋身全球機場吞吐量50強。其中,北京首都機場位居全球第2,上海浦東機場位居第9,廣州白云機場位居第13,成都雙流機場位居第26,深圳機場位居第33,昆明機場位居第37,上海虹橋和西安機場位居第45、46位。未入榜機場中,重慶機場吞吐量3872萬人次位居第51位,按照目前的增速,未來也有希望躋身前50強。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此前對第一財經(jīng)分析,盡管高鐵線路越來越多,但民航業(yè)增長仍然很快,無論運輸總量還是航班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都反映了人民對航空需求很旺盛。“十三五”期間,我國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上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他認為,我國的民航發(fā)展有兩個重要方向,其中之一就是漂洋過海,也就是要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因為國際出行是高鐵所無法取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