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拼搏 讓青春因奮斗而精彩
“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習近平
習近平的青春,是在陜北同人民群眾朝夕相處的那兩千多個日日夜夜。“愛看書”“好學”,是他留給陜北梁家河村老鄉(xiāng)們的印象之一。他們記得,習近平“帶一箱子書下鄉(xiāng)”,在煤油燈下看“磚頭一樣厚的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
他不怕吃苦。從“扁擔把肩膀磨得一層一層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就不怕扁擔磨了”;從“躺在跳蚤堆里睡覺,一咬一撓,渾身發(fā)腫”到“對跳蚤的毒素產生抵抗力”;從一開始勞動“連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個工分”到兩年后“拿到壯勞力的1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習近平總是一直拼命干,從來不“撒尖兒”(延川方言,即偷懶),生動演繹了一位青年實實在在的奮斗史。
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后,習近平寄語青年要“勤學”:“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還要求青年學以致用、學用相長。他說,要“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就是要青年躬身實踐,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勤學”不僅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更要從挫折中學。習近平勉勵青年“要把艱苦環(huán)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來源:新華社
人民的領袖,國家的舵手,青年的旗幟。習近平對廣大青年的囑托實實在在又振奮人心:“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青春風華正茂,中國正值青春。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只有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努力為共同理想和目標而團結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會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文/李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