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東歐國家開始向市場經濟轉軌。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路穩(wěn)定高速發(fā)展不同,東歐當初的“休克式轉身”帶來連鎖危機,13%到65%的國內生產總值萎縮、200%到1000%的惡性通脹都曾出現(xiàn),更不用說政治、社會領域出現(xiàn)的種種震蕩與沖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就此深入展開比較研究,當年身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他在很多場合宣告: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才是對的。
習近平主席對中國道路、中國新時代發(fā)展方向的最新闡釋,再次加深了世界對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認同感?,F(xiàn)場聆聽演講的聯(lián)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副主席司徒慕德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逐步進行、保持節(jié)奏的,并沒有急于同時把所有事情都做完,這種工程師思維很重要,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我們看到其他很多國家急于實施劇烈改革,但結局卻是經濟的崩潰”。
毋庸諱言,中國對經濟全球化也有過疑慮,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有過忐忑。然而,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中國做出了正確的戰(zhàn)略抉擇。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實現(xiàn)開放的程度之大,在很多發(fā)展中大國都是少見的。早在2005年,中國進口工業(yè)產品的平均關稅就已經降至9%左右。當時,在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發(fā)展中大國,這個數(shù)字分別是30.9%、27%、32.4%和36.9%。
今天看來,中國大膽開放、走向世界,無疑是選擇了正確方向。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拉米曾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在經濟領域犯錯誤最少的國家;國外媒體也認為,中國在很多重要事情上都做得很好。
為什么中國“做得很好”“犯錯誤最少”?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道出了要訣,那就是“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創(chuàng)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fā)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
選準了方向,前進才不會迷茫;走對了路,才能越走越寬闊。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的發(fā)展注定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一條不因任何外部壓力和妄議而改變的道路。時至今日,這仍是“中國改革開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的堅實注腳。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新時代的中國如何再創(chuàng)輝煌?習近平主席的鏗鏘回答彰顯中國自信。中國人民將繼續(xù)自強不息、自我革新,繼續(xù)大膽創(chuàng)新、推動發(fā)展,繼續(xù)擴大開放、加強合作,繼續(xù)與世界同行、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四)
過去兩年,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場合曾先后介紹了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被徹底改寫命運的兩座中國城市——杭州和廈門。說到杭州,習近平主席強調,許許多多普通家庭用勤勞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談及廈門,習近平主席引用閩南人常說的“愛拼才會贏”,向世界介紹中國人的銳意進取精神。
這次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又娓娓道來“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的海南故事。是改革開放推動潮起海之南,喚醒“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qū)精神,僅僅用了30年光陰,就讓海南這樣一個較為封閉落后的邊陲島嶼,一個連紅綠燈都少見的地方,成為中國最開放、最具活力的地區(qū)之一。今日海南,已經邁向全面現(xiàn)代化——海陸空交通體系連通世界,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經貿往來。
40年間,中國大地上以改革開放為標志的“春天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它不可逆轉地改變了一個古老大國的命運。解碼這場偉大變革,每一個細微處都恰恰折射出億萬中國人民靠著拼勁、闖勁、干勁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艱辛歷程。
對于當代中國的奮斗史,世界的感受不可謂不深。“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進行如此大規(guī)模的調整和適應,也很少有民族有它這樣的事業(yè)心和雄心壯志”。美國學者約翰·奈斯比特在《中國大趨勢》一書中如此解讀中國的成功。當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風浪下穩(wěn)健前行時,西方雜志曾將“中國工人”列為年度人物,認為是他們的勤勞堅韌給應對危機帶來了希望。中共十八大之后,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關注了新當選中共領導人“吃苦的經歷”,并將其與中國未來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今天,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發(fā)展成就,是中國人民幾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來的。
“中國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空前高漲,充分顯示了13億多人民作為國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習近平主席的演講,深刻地揭示了改革開放進程中人民的力量。正是因為激活了人這個生產力中最活躍因素,才讓奮斗成為社會風尚、讓人民的活力充分釋放。
像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不可能靠“搭便車”改變命運,世界上也沒有誰有能力提供這樣的便車。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中國號”巨輪駛向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是當代中國人不變的精神自覺。
(五)
特殊歷史時刻,博鰲盛會承載重大意義。國際風云卷涌的天空上,深邃的思想之光照亮前進的征程。
29個博鰲亞洲論壇發(fā)起國的國旗在論壇永久會址前隨風飄揚,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0多位與會嘉賓,為建設開放創(chuàng)新的亞洲、繁榮發(fā)展的世界獻計獻策。海天一色的博鰲,呈現(xiàn)出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畫卷。
這幅畫卷為何能在博鰲鋪展開來?從??诘讲棧S處可見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海南建省30周年的橫幅,提醒著人們沒有中國40年來持之以恒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與世界空前緊密的聯(lián)系,更不會有名不見經傳的博鰲小鎮(zhèn)走向世界。
博鰲的成長故事說明,開放的世界讓人們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離不開互相開放。也正因為此,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村田忠禧認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堪稱世界版的“改革開放”。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chuàng)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huán)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習近平主席宣布的擴大開放重大舉措,再次展示了中國繼續(xù)堅持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信心。
摒棄冷戰(zhàn)思維,超越零和博弈,在國際和地區(qū)形勢復雜多變,保護主義、孤立主義迷霧彌漫世界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以扎實的中國行動鄭重告訴世界,只有堅持和平發(fā)展、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共贏、多贏。國外媒體評價,習近平此舉“將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上一個新臺階”。中國以對外開放的堅定承諾和行動,彰顯了繼續(xù)引領世界開放之風的大國擔當。
博鰲論壇會場,40分鐘的重要演講,贏得現(xiàn)場各國嘉賓15次熱烈掌聲。聆聽、共鳴、期待,講話結束后會場上經久不息的掌聲,傳遞了各界人士對中國主張的贊同與贊譽。與會外方領導人在隨后發(fā)表的致辭中,紛紛對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予以積極回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表示,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大力倡導創(chuàng)新、包容、開放等理念,并提出涉及金融、保險、汽車等諸多領域的開放措施,各國應以同等務實的態(tài)度予以回應。
——奧地利總統(tǒng)范德貝倫說,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表明中國將繼續(xù)堅定推進改革開放,這不僅將造福中國,也將造福世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強調,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闡述了支持多邊主義和開放的立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對地區(qū)繁榮作出的兩大重要貢獻。
……
習近平主席的演講“點亮”了博鰲各個分論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啟示、一系列新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焦點。
“開放!開放!開放!這才是面向未來的最佳做法。”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分論壇發(fā)言中連說三遍“開放”,表達他對習近平主席觀點的高度認同。
在“改革開放40年:中國與世界”分論壇上,第八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搶過話筒率先發(fā)言,盛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出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闡述的重要論斷和宣布的重大舉措,“擘畫了亞洲乃至世界發(fā)展的光明未來”。
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時代潮流滾滾向前,正確思想引領未來。中國同世界交融發(fā)展的新畫卷描繪出光明未來,激勵各國將和平合作、開放融通、變革創(chuàng)新的心曲化為行動,變?yōu)楝F(xiàn)實,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出發(fā),再出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