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宋元時代時,《簡明歷史》配有宋太祖的頭像、《清明上河圖》、茶葉的世界貿易路線圖等圖片,講了宋代時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以及以朱熹為代表的宋代理學家。明清時代的內容有朱元璋建立明朝、明長城等。記得講到長城的內容時,美國老師說,長城是有關中國的基本常識,用不著多講。教材在分析近代中國和中國衰落的因素時,提到科舉制度、鴉片戰(zhàn)爭,列出中英《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限定關稅、賠款、割讓香港等主要內容。教材中有太平天國、洋務運動、辛亥革命和早期赴美國華人的歷史,而且沒有回避美國的排華運動。在介紹亞洲民族主義時專門講中國的新文化運動,配有帝國主義和軍閥橫行中國的漫畫。在教材中,還有中國共產黨成立、長征等內容?!逗喢鳉v史》第798頁這樣介紹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民眾尤其是農民傳播和解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很快意識到,中國貧困農民是革命的巨大力量……他1927年寫文章說,農民運動“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在介紹南京大屠殺這一章節(jié)時,詳細提到有20萬到30萬中國人被日本侵略者屠殺,大量婦女被強奸。
《簡明歷史》還寫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毛領導下的中國。我們所學教科書中也有朝鮮戰(zhàn)爭、“大躍進”“文革”等內容。該書從872頁開始講中國的改革開放,提到“毛去世以后,鄧小平和他的支持者實施了一系列以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為目標的新政策,中國8億農民可以以家庭為單位耕作,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集體勞動……”教科書中還寫著: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發(fā)生后歐美和日本經濟衰退,而中國仍增長;中國2011年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除了介紹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美國的一些教科書也提到中國的人權問題。
《東亞研究》重在自學和討論
按照HCHS高中教學大綱要求,世界歷史每學期必修,《歐洲研究》和《東亞研究》二選一。在《東亞研究》課上,一半的教學內容為中國文化、歷史和經濟,但沒有專門的教材,而是由老師指定閱讀書籍和材料。我們上《東亞研究》時,專門閱讀和討論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魯迅的小說《風波》。在做練習時,會涉及“破四舊是哪四舊”“三年自然災害”“毛主席怎么提高中國人民的識字率和健康水平”“中國式拉關系”“中國女性審美觀念變遷”等問題。討論中,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在美國幾乎所有東西都是“中國制造”。美國高中生一般不看美國的報紙和電視新聞,但大家通過學習,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
在課堂上,美國學生會討論很多中國的社會話題,如“怎么看古代中國婦女的纏足”。最近討論怎么看中國的計劃生育和二胎政策時,學生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政策結合中國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可以理解,但不大可能搬到美國的現(xiàn)行制度中。
五千年歷史怎可能三周講盡?
一位《東亞研究》授課老師告訴我:“我們以前有教材,但是中國變化太大、太快,以前的教材早就過時了。上世紀90年代的教材也許還可以用來講中國古代歷史,但講不了當代中國。所以我們的這門課沒有規(guī)定教材。”據(jù)老師介紹,美國有全國性東亞教學協(xié)會組織,編寫過《東亞和新歷史》等,一般把中國和日本、韓國、朝鮮列為一個教學單元。
有報道說,到過中國的美國學生反映,真實的中國和教科書中所學的不同。我的《東亞研究》授課老師認為:“任何教中國歷史的美國老師都會面臨教程選擇這一難題,一學期只有兩三周時間用在中國歷史上,要講完5000年歷史,是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難題。我們學校還好,有專門的東亞課程,用一學期講中國歷史和文化,而一般的美國中學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課程相對會缺乏深度。此外,還有文化和制度的區(qū)別,中國和美國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我們有關中國的教學也涉及中國內部的差異,如上海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方,但中國西部的鄉(xiāng)村和上海又完全不同。這些東西一般教材也不可能深入提及。”
原文標題:中國太了不起了!美國青年感慨“美國教科書,跟不上中國變化”
原文鏈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8-04/117556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