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和互聯(lián)網(wǎng)改變的“懸崖村”

現(xiàn)如今,懸崖村的條件“脫胎換骨”,村里有個小伙子每天攀爬在新修成的懸崖鋼梯上,為粉絲們直播自己的家鄉(xiāng),還收獲了數(shù)萬名粉絲。成都商報 王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隨著機器的轉(zhuǎn)動,裝載著近1000公斤油橄欖樹苗的木箱,沿著鋼索從山腳“出發(fā)”了,僅僅40分鐘,樹苗就抵達終點——垂直落差近千米的“懸崖村”。
新春臨近,“懸崖村”迎來了新變化。2月8日,需要順著懸崖攀爬17條藤梯才能走向外界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勒爾村,正式啟用了進山貨運索道。本次運輸?shù)挠烷蠙鞓涿?,是某油橄欖公司在山上承包種植的。
貨運索道啟用,結(jié)束了貨物必須完全靠人從山下背上來的歷史,這讓整個村子沸騰起來,“索道太方便了,以前背著貨物上山中途得休息好幾次”。
1個月前,村民們還需要將自家新買的洗衣機、集市上買的羊羔、豬崽沿著鋼梯背回家。而養(yǎng)大的豬,如果超過15公斤,就無法賣到山下。今后,村民們可以將較重的物品通過索道免費運上山。
今年22歲的楊陽是直播村里變化的“網(wǎng)紅”。他介紹,以前走藤梯的時候,一個人最多背20公斤的貨物上山,全程得三四個小時;鋼梯建成后,一個人可以背40公斤的貨物,也需要近兩個小時。而貨運索道開通后,可以運送5噸以內(nèi)的貨物,在索道的起點和終點都有專門的技術(shù)人員負責操作。
2016年,因為一張孩子們放學爬藤梯回家的照片,讓這個“云端上的村莊”廣為人知,村民們的出行難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16年11月19日,2556級鋼梯工程竣工,孩子們首次攀爬新天梯,安全回到“懸崖村”。
網(wǎng)絡的接入,打開了“懸崖村”和外界連通的另一條通道。2017年6月23日,通信鐵塔在阿土勒爾村建成,盼了10年,“懸崖村”終于有通信信號了。同一時間,互聯(lián)網(wǎng)也正式接入。
網(wǎng)絡接通以來,“懸崖村”的年輕人里產(chǎn)生了第一批“網(wǎng)紅”,楊陽就是其中一員。他現(xiàn)在每天通過直播平臺向網(wǎng)友們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開通直播3個月,在快手App上已有6.9萬粉絲。
鏡頭里,“懸崖村”村民們背著大件貨物,行走在非常陡峭的鋼梯上,寒風吹過,村民們背上的紙箱呼呼作響,看著讓人忍不住捏把汗,而村民們的步伐輕松穩(wěn)重,似乎在走平路。貨運索道啟用時,楊陽站在離索道不遠的終點處,也進行了直播。
“懸崖村”美麗的景觀和原生態(tài)的生活環(huán)境,激起了網(wǎng)友們巨大的好奇心,短短一個月里,楊陽接待了不少從全國各地前來的好奇網(wǎng)友。他當導游,每次能拿到一兩百元的“導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