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向
雖然是一篇洋洋灑灑的理論文章,但這篇“宣言”之作并不枯燥。其核心命題,就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新時代”,到底是怎樣一個重大的、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用文章的話說,這個歷史機遇期,就是“中華民族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機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領力感召力的機遇”,是“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機遇”,也是“中國共產黨從建黨百年邁向執(zhí)政百年、進而鑄就千秋偉業(yè)的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當下的“歷史機遇期”,“宣言”是拿來與近代史上的一些關鍵節(jié)點相提并論的。
哪些關鍵節(jié)點?一,“近百年前,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劈波起航”,中共誕生;二,“近70年前,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新中國建國;三,“40年前,中國共產黨作出歷史性抉擇——實行改革開放”;四,5年前,“中國共產黨鮮明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歷史性命題”。
建黨、建國、改革開放、偉大復興,這樣的時間節(jié)點選擇,無疑對應的是十九大報告中“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三個歷史飛躍階段。
除了歷史上的時間節(jié)點,“宣言”還指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幾個重大時間節(jié)點: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要有目標,才能避免“日計有余、年計不足”;一個國家、一個大黨要穩(wěn)步前行,同樣需要設立目標、精密籌劃。踩著這些時間節(jié)點,以時間區(qū)隔劃分壓實每個階段的任務,才能“心中有數、腳下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