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圖源:新華社)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大突出理論貢獻,是首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會議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fā)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七個堅持”。這“七個堅持”,來源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fā)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實踐總結,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大勢的準確判斷、正確定位和指向導航,是中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根本遵循。
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經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直觀的表象是經濟增速回落,從過去的兩位數增長降至一位數。以此為切入點,剖析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是中國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前提。
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以“三期疊加”,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作為對當時中國經濟運行狀態(tài)的描述和判斷。這預示著,我們黨從增長速度換擋這個表象出發(fā),探索中國經濟運行的階段性特征。
探索在繼續(xù)。在提出“三斯疊加”的基礎上,隨著對經濟運行態(tài)勢的進一步分析研判,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期間,第一次提出經濟新常態(tài)這一重要概念,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經濟運行的階段性特征取得新的重大認識。是年11月,在北京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分析了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tài)的三個主要特點,概括起來就是增速換擋、結構優(yōu)化和動能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