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手機存量達20億 超半數閑置在家
考慮到個人信息容易泄露等原因,多數人不愿意把舊手機拿出去回收。
中國電子商會等此前發(fā)布的《2015年度消費電子行業(yè)客戶服務藍皮書》顯示,對廢舊手機的處理,65.4%的消費者選擇閑置在家,10.7%的消費者贈予親友使用,3.7%的消費者選擇直接丟棄,而通過廠家回收處理或者參與“以舊換新”活動而處理的消費者僅為7.1%。
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fā)協(xié)會秘書長唐愛軍說,保守估計,我國的廢舊手機約有20億存量,每年以2億至4億的增量上漲。
在家里長期存放舊手機,對健康與安全有何影響?“安全風險不大,但并非完全沒有。”唐愛軍說,受存放環(huán)境和時間的影響,手機電池可能破裂,造成重金屬等物質泄漏,污染環(huán)境。如果發(fā)生火災等極端情況,還可能導致電池爆炸。
千億市場吸引手機回收企業(yè)“掘金”
高存量意味著廢舊手機回收市場巨大,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yè)的注意。
比如,從事電子產品回收及環(huán)保處理的企業(yè)愛回收,2016年廢舊手機回收量約500萬臺,2017年有望過千萬。
“即便如此,對于龐大的二手手機市場來說,也還是非常小的數字。這一市場估計能達到千億級產值。”愛回收總裁鄭甫江說,過去沒有正規(guī)的手機回收平臺,人們只能將舊手機賣給小商小販,信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價格也不透明。
易回購是另一家從事電子產品回收業(yè)務的平臺。該平臺創(chuàng)始人李建科告訴記者,回收上來的手機一般分為四類:優(yōu)品靚機占比7.78%,手機質量尚可的為75.37%,這部分手機經過數據清除、消毒,可以再次在所需地區(qū)直接銷售,手機有較大損耗、功能上有障礙的占比11.85%,沒有使用價值的環(huán)保機(功能機)約5%。

資料圖:2013年4月8日,廣東汕頭貴嶼鎮(zhèn)上一名工人正在分揀電子元件。中新社發(fā) 洪堅鵬 攝
手機數據擦除缺乏認證標準
讓用戶放心交出二手手機,需要有正規(guī)的回收途徑,數據擦除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
俐通集團執(zhí)行副總裁劉才田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yè)從業(yè)多年,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數據擦除主要針對能夠開機的智能機。
“手機的數據擦除時間取決于儲存容量的大小,約需3分鐘至8分鐘,經專有軟件擦除的數據是不可恢復的。在俐通只有內容被百分之百擦除的手機才能進入二手市場,其余的則進行拆解處理。”他說。
據劉才田介紹,每臺手機經過數據擦除后,可獲得標有該手機品牌、型號、操作系統(tǒng)版本、國際移動設備身份碼(IMEI)、擦除的數據量等信息的證書,相當于擦除報告。
但手機數據擦除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我國還缺乏相關的認證標準。
“我可以承諾公司開發(fā)的軟件能保證手機的信息安全,但是誰來證明呢?現在公司軟件拿到的是歐洲相關機構的認證,在國內還沒有類似的權威認證。”劉才田說,據了解,有關部門和協(xié)會正在組織標準的起草,這有助于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資料圖:密密麻麻的老式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