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三體》英文版譯者 劉宇昆
翻譯的靈魂
是理解作者的聲音
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是《三體》的英文版譯者,劉宇昆同時也是一名科幻小說家,他的作品《手中紙,心中愛》《物哀》曾接連獲得國際科幻大獎雨果獎。劉宇昆認為,翻譯是一種對語言的再塑造,也是與作者產(chǎn)生共情的過程,“和作者成為朋友,傾聽與理解他們作品中的故事,可以更好地傳遞作者的心情。”劉宇昆稱,現(xiàn)代漢語的多元性增加了中譯英的難度,因此翻譯時需要更多的語言技巧。“一種語言作品要被其他語種的讀者接受、喜愛,翻譯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翻譯的靈魂是理解作者的聲音,每位作者都有他獨特的語言風格,熟悉他的讀者通過文風就能猜到作者的名字。在我看來把故事講出來、情節(jié)說清楚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作者獨特的聲音是很難被翻譯出來的。我在翻譯作品時經(jīng)常思考,如何把劉慈欣那種宏大的氣派翻譯出來,如何把郝景芳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獨特的視角翻譯出來,這些隱含在文字背后的東西是最難把握的。雖然目前機器翻譯的水平已經(jīng)很高,然而我覺得機器翻譯還不能完美地表達作者的聲音。”
●科幻作者 夏笳
要對作者和作品
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
2004年初出茅廬的夏笳憑借《關(guān)妖精的瓶子》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今年在第28屆中國科幻“銀河獎”中,她再次憑借《鐵月亮》獲得最佳短篇小說獎。“科幻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克服了語言的重重困難,最終表達出強烈的情感,這個過程是扣人心弦的。”夏茄與劉宇昆一樣,指出了譯者對作者要深入理解,“翻譯科幻作品,首先需要理解作品,對作者和作品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就是共情。作者描繪出的不同人物的不同聲音,傳遞出不同的心情,在翻譯時通過對話關(guān)系去理解人物的聲音,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科幻作家三豐認為,相較于其他文學作品,科幻作品更擅長創(chuàng)造震撼輝煌的場景,因而更容易與讀者產(chǎn)生共情,“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幻作品被翻譯為外文,不僅因為中國文化的強盛,更由于中國科幻作品水平的不斷提高,贏得了更多讀者關(guān)注。應該給譯者更多支持和反饋,提高翻譯的水平,擴大翻譯的范圍,將更多優(yōu)秀科幻作品翻譯為外文,不斷推廣傳播中國科幻的聲音。”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7/11-21/838202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