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十九大看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這是注定載入史冊的時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鄭重宣示。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高揚。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更加光明。
一個重大判斷——“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出席十九大的上海市代表,乘坐“復興號”高鐵,只用了4個多小時就抵達了北京。
不到一個月前,“復興號”在京滬高鐵實現(xiàn)350公里時速運營,再次創(chuàng)造了領先世界的中國速度。
“我見證了中國高鐵從追趕者變成領跑者,根本原因在于我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十九大代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李萬君說。
從“解放”蒸汽機車到“東風”型內燃機車,從“韶山”型電力機車到“和諧號”動車組,直到“復興號”,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成就的一個縮影,也折射出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追求。
方位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從那時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報告的一條主線,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成為引領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關鍵在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展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十九大代表、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黃一兵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十八大以來,世界格局深刻調整,中國發(fā)展發(fā)生深刻變化,我們黨必須回答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迎難而上,開拓進取。
五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作出有力回答——
經(jīng)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chuàng)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這五年,是黨和國家發(fā)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現(xiàn)了歷史性變革。”十九大代表、中央團校教師萬資姿說。
今天,習近平同志鄭重宣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五年砥礪奮進,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五年勵精圖治,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寧德市委書記隋軍說:“這五年,我們想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