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一年病情明顯好轉
4月29日是兩位老人的結婚54年紀念日。4年前,兩位老人在金婚紀念日前夕,將子女們給他們慶祝金婚的1000元錢捐給雅安地震災區(qū)。
女兒崔嶸說,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作為技術尖子,崔興禮被調派支援災區(qū),參與了修復漢沽大橋、永定新河橋的工作,被當時的鐵道部大橋局記功一次。年輕時,母親跟著父親四海為家,橋修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退休后老兩口本想在武漢安度晚年。曹雪梅說,起初她并沒有意識到老伴患了老年癡呆癥,但到了后來,她感到老伴的記憶力越來越糟糕。確診后,她決定采取一些辦法,幫助老伴治病。
崔興禮很喜歡看董卿的電視節(jié)目。他經常跟家人說,要去北京找董卿。2016年端午節(jié)家庭聚會,曹雪梅說,她想帶著崔興禮上電視唱歌跳舞,展現老年人的風采。孫女告訴她,現在有直播平臺,不用上電視也能唱歌跳舞給大家看,只要有意思,就有很多人看。
說干就干。女婿送了曹雪梅兩部平板電腦,她跟著外孫女學習直播,慢慢摸索后,她開始以“開心奶奶”的稱號進行網絡直播。
從那以后,老兩口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孫女說,因為每天晚上都要直播,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爺爺慢慢恢復了一些記憶。有時,奶奶故意假裝不記得當天有直播,爺爺還會提醒奶奶,“趕緊去直播間啊,寶寶們還等著我們呢。”
相濡以沫50余載
通過直播,崔興禮經?;貞浧鹉贻p時的故事。他曾參與建設了包括南京長江大橋在內的11座大橋,還到緬甸援建,提起當年,老人有時甚至滔滔不絕地能講上半小時。
為了幫助老伴恢復記憶,曹雪梅想盡了辦法。有時,同樣的問題,她每天要問幾十次,“你今年多大歲數了?”
面對曹雪梅這樣的問題,崔興禮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樣。有時答案是“8歲”,有時回答“77歲”,有時回答“70歲”。
為了防止崔興禮突然跑到外面忘記了家在哪里,曹雪梅在他衣服的口袋里放上了紙條,上面寫著家里的住址和電話。在直播中,有時她會故意犯一些錯誤,讓崔興禮來“挑刺”。“寶寶想聽黃梅戲,我們今天來唱一段給他們聽好不好,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你唱的這不是黃梅戲。”一旁的崔興禮立刻糾正她。“那什么才是黃梅戲,你給寶寶們唱一個試試。”崔興禮便清了清嗓子唱道:“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鏡頭前的他顯得神采奕奕。
“通過直播,他們的變化非常大,以前他們只知道看電視,生活非常沉悶,也不怎么聊天。現在,他們每天要定時定點和寶寶們聊天,爺爺奶奶比以前開朗多了。”孫女說。
一開始,兒子和女兒還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后來,他的身體竟恢復得很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