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云南祿勸7月30日電 題:云南“懸崖村”:14噸炸藥炸破“百年孤獨”
作者 于晶波 繆超
一座山頭孤懸金沙江上,一棵老樹孤立在山頭,老樹下一個村莊孤落……在中國西南邊陲烏蒙群山深處,金沙江邊,二道坪,這個僅8戶23人的小村莊,曾因一條半米寬羊腸道“限制”,歷經(jīng)“百年孤獨”。
記者日前探訪云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平渡鎮(zhèn)二道坪村小組,見證該村因路而“百年孤獨”,又因路而“熱鬧喧囂”的歷史變遷。
二道坪,整個村莊座落在氣勢磅礴烏蒙群山一塊向外突出平臺上,已有百來年歷史。其三面是懸崖絕壁,絕壁下,金沙江水滾滾流向中國最富庶的東南沿海。
長期以來,二道坪連通外界的僅是崖壁上一條半米寬羊腸小道,最窄處只能立下一只腳。關(guān)于這條窄路,皎平渡鎮(zhèn)一名扶貧工作人員形容:“村里不能養(yǎng)牛,小牛能進來,但牛長大后出不去。”
外面人進不來,里面人出不去。村莊逐漸變得“孤獨”。
當(dāng)記者走進二道坪,即被71歲村民蔣文英熱情邀到青瓦土墻的家中“做客”,她端出滿滿三盤柿子后說:“我再給你倒酒。”皎平渡鎮(zhèn)扶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孤單久了,他們對稀客特別熱情。”
酒精,能驅(qū)寒,也能讓人愉悅,在“孤島”般的二道坪,酒精有特殊作用。
蔣文英告訴記者,她72歲丈夫寡語,“對著天發(fā)呆,對著大山發(fā)呆,對著他的山羊發(fā)呆。”只有晚飯,老倆口喝上幾口酒,老伴才和她說說山羊的事。大山生活枯燥乏味,猶如日出日落一樣恒定。
56歲村民徐順香家中,破舊沙發(fā)背后墻壁上,貼著一張西藏布達拉宮巨幅貼畫。“您知道畫里是哪兒嗎?”記者問,她憨厚地笑著搖搖頭。
徐順香和丈夫倆人又組成二道坪8戶人家中的一戶,這樣組合是二道坪“標(biāo)配”。他們每天只是放羊、喂豬、喂雞,打理土地,舊電視是唯一“消遣”。
路不通,貧困在這里代際相傳。蔣文英說,夫家三代人碗里都是玉米。兒子不想像父親一樣天天看天發(fā)呆,出村做了別人家女婿,女兒也外嫁了。
時至今日,二道坪已有十多年沒娶到一個媳婦進村,而村中青年男女都愿“嫁出去”。原本60多人小村,現(xiàn)今只剩8戶(4戶貧困戶)23人,最大年紀(jì)者89歲,最小年紀(jì)者48歲。記者注意到,村里有不少殘檐破瓦廢棄屋舍。
2015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內(nèi)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承諾不讓一個貧困民眾掉隊。如二道坪這樣僅剩23人,即將消失的村莊,亦沒有被忘記和落下。
“即使會消失,我們也要給他們希望。”皎平渡鎮(zhèn)扶貧干部朱海濤說。
2016年9月,隨著14噸炸藥一聲巨響,炸破二道坪“死寂”,結(jié)束這“百年孤獨”。
羊腸小道上巨石被炸開,一條由政府花費100萬元人民幣修建的4.5米寬公路于去年10月修通。
路通了,“最年輕者”——楊紹輝(48歲)反而說:“煩!”如今,越來越多的收羊收菜商販驅(qū)車進入二道坪,過慣孤寂平靜生活后,村子突然熱鬧起來,楊紹輝顯得不太適應(yīng)。
但可以看到,二道坪的山羊有了“銷路”。貧困在這個山村“消失”了。
二道坪這個“懸崖村”的脫貧路,其實正是當(dāng)下中國脫貧攻堅戰(zhàn)的縮影。如何讓中國最后的逾4000萬貧困人口脫貧,被視為中國與“小康社會”之間的最大障礙。如今,中國正試圖邁過這個“最大障礙”,而中國規(guī)模龐大的減貧行動,亦成為對全球減貧課題最正面的回應(yīng)。(完)
(原標(biāo)題:云南“懸崖村”:14噸炸藥炸破“百年孤獨”)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7-30/829123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