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資源緊張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民辦幼兒園大量出現(xiàn)。不過,在大量民辦幼兒園中,不乏“無證上路”者。一些民辦幼兒園為何無證?為探究其中原因,《法制日報》記者在多地進行調查。
一幢兩層小樓,樓前是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小院,四周用欄桿圍了起來。
乍一看,這里就是安徽省合肥市一個小鎮(zhèn)上的普通民居。然而,這里確是一家有著90多名孩子的“幼兒園”,一家無證幼兒園。
《法制日報》記者連日來調查發(fā)現(xiàn),類似的無證幼兒園并不鮮見。
多地現(xiàn)無證幼兒園
張女士是合肥市這家“幼兒園”的園長,她在這里開“幼兒園”快20年了。
幼兒園的場地是張女士自家建的二層小樓房,樓前是用欄桿圍起來的一塊空地,用于孩子們室外活動。
記者發(fā)現(xiàn),這家幼兒園的后面是一條寬約一米五的水溝。“就是因為房子后面這條溝,我們沒有兩個安全出口,只能從前門進出。”張女士說,這也是“幼兒園”無證的一個原因。
“上個星期有人過來檢查,衛(wèi)生、教育、公安、消防,這些部門來了十幾個人。其實,整個縣城幼兒園證件齊全的沒有多少,第一是因為場地不合格,教育局要求人均學習面積要有1平方米,室外活動面積人均也要有幾平方米,這些我們都達不到。第二就是消防通道的問題,按照消防部門的要求必須有兩個安全出口,我們只有一個出口;第三就是衛(wèi)生許可證的問題,之前辦的已經(jīng)過期了,正在補辦;第四就是幼師的問題,我請的3個看護沒有幼師資格證。”張女士說,教育局給她批的是看護點,平常大家都叫幼兒園叫習慣了,就沒有改牌子,招生時也說的是幼兒園。
說是幼兒園,但在教育部門登記的是看護點,這種情況在甘肅省蘭州市也存在。
在蘭州市一個小區(qū)附近的幼兒園,園外有大概15平方米的小院子,綠色的毯子上放著兩個滑梯,整個下午院子里都是艷陽直射,并沒有看到小朋友的身影。
《法制日報》記者詢問幼兒園是否登記注冊有相關證件,這家幼兒園的園長顯得有些猶豫,“證件我們該有的都有,辦園證、消防安全證件、食品安全證、員工健康證這些都有”。
《法制日報》記者追問這些證件是哪些部門發(fā)的?園長說:“我們在教育局那邊登記的是托護點。”這名園長說著從箱子里掏出社區(qū)發(fā)的托護點牌子,“這是我們托護點的招牌,托護點跟幼兒園是一樣的,只是規(guī)模稍微小一些,因為我們的室外面積達不到要求,只能給我們發(fā)托護點的牌子,其實我們在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安全、師資這些方面都是跟幼兒園一樣的。”
“既然是托護點,門口怎么掛的是幼兒園的牌子?”《法制日報》記者追問。聽到這個問題,這名園長顯得有些生氣:“那是因為我們的新牌子沒來得及掛上去。”
《法制日報》記者在北京調查時,也發(fā)現(xiàn)了無證幼兒園的影子。
這家無證幼兒園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某小區(qū)的一套三室一廳房屋。這套房屋大概90平方米左右,客廳鋪著拼圖泡沫地墊,客廳左側是矮書架,上面擺放著一些識字卡片和書籍;客廳右側是玩具區(qū),魔方積木和一些小玩具擺在了架子上;墻邊是一排矮桌凳,是小朋友吃飯的地方;客廳里還有幾個可移動的小課桌,主要是小朋友學習的地方。墻上有一塊寫字用的白板。這套房屋的主臥和次臥打通,形成孩子的休息區(qū),擺著8張小架子床。另一間臥室則是3位老師和廚師休息的地方。
這家無證幼兒園的園長林女士告訴記者:“社區(qū)應該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沒出什么差錯,小規(guī)模辦學也沒危害到誰的利益。只要對孩子好,家長不鬧事,是不會有人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