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7日電 (宮雨霏)27日,農歷大年三十。如果一個外國人今天來到中國,會發(fā)現很多奇怪的現象:大城市“空”了,小城鎮(zhèn)“滿”了;商店、餐館,大門緊閉;隨意敲開一個中國人的家門,里邊的人們在忙著兩件事:吃和準備吃的。

1月26日,三里屯購物中心不少店面已經關門。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中國年”?讓數據告訴你。
每年春節(jié)前后,億萬中國人同時遷徙,只為一次團圓。2017年春運期間,中國民航預計將執(zhí)行航班47萬班,投放座位數超7000萬個;客運量預計達5830萬人次,同比增加10%,增速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排名首位。
中國鐵路總公司亦披露,截至1月24日的春運前12天,全國鐵路預計發(fā)送旅客10725.3萬人次,同比增長17.5%。中國鐵路總公司節(jié)前高峰時段日均增加24.6萬個旅客席位,節(jié)后高峰時段預計日均再增加46.9萬個旅客席位。

1月26日,遼寧沈陽,旅客在沈陽北站乘車返鄉(xiāng)。當日,沈陽北站迎來春運客流高峰,預計發(fā)送旅客11萬人次。中新社記者 于海洋 攝
旅游過節(jié)已成為許多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新選擇。全球公寓民宿預訂平臺途家根據其用戶在春節(jié)期間(2017年1月21日至2月10日)的住宿預訂數據發(fā)布報告稱,2017年春節(jié)住宿預訂增長122.62%。
其中,出境游的熱度逐年升高。攜程旅游發(fā)布的《2017年春節(jié)旅游大數據報告》稱,2017年將成為國人旅游過年、出國過年史上最熱的春節(jié),預計出境旅游人次將超過600萬。中國春節(jié)將成全球“黃金周”,泰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等目的地人氣最旺。
無論在哪兒過春節(jié),年貨和年夜飯都必不可少。阿里巴巴本周發(fā)布的《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1月17日至21日“年貨節(jié)”期間,天貓平臺賣出3.8億件商品,日均成交比去年年貨節(jié)增長42%,全國2.8萬個村的村民通過農村淘寶置辦年貨。

1月25日,春節(jié)將至,陜西延安街頭紅燈高掛。年貨市場上,銷售春聯(lián)、燈籠、福字貼、等年貨的小商販聚集,水果、瓜子、陜北油饃饃等年貨進入了銷售的黃金時期,市民紛紛到年貨市場上選購年貨,喜迎農歷雞年的到來。高慶國 攝
在年貨構成上,吃穿用“老三樣”依然是大頭,家居家電、美妝飾品、娛樂服務、旅游休閑、汽車等新品類占比不斷提升。
京東平臺上,酒類、堅果炒貨、生活電器在年貨節(jié)的銷售額分別比去年年貨節(jié)增加了119%、95%、89%。手機、生活電器成為新的選擇。
阿里巴巴數據顯示,雞年春節(jié),食品依然是僅次于服裝的第二大年貨,且在年貨消費中占比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約14%一路攀至2017年的17%。而“吃貨”置辦年貨,最愛的依然是土特產和家鄉(xiāng)味。
各地最暢銷土特產排行顯示,江浙一帶置辦年夜飯,火腿是首選食材;華南人愛買臘腸和花膠;東北人愛買海參、凍蝦;西北人愛買枸杞和臘肉;華北則離不開牛羊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