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yè)局:北上廣有能力繁育大熊貓
國家林業(yè)局作為主管部門,在事件發(fā)酵后,未作出回應的態(tài)度也令網友不解。
20日,國家林業(yè)局有關部門向封面新聞記者首次回應了相關問題。國家林業(yè)局稱,2016年12月,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上?;氐拇笮茇?ldquo;幗幗”及其幼仔“花生”相繼發(fā)病,有關方面盡最大努力進行了救治。令人痛心的是,因病情危重救治無效,“幗幗”、“花生”分別于12月26日、31日死亡。
2016年,國家林業(yè)局提出將陸續(xù)設立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基地。有網友質疑,北上廣三地是否適合大熊貓生存。
國家林業(yè)局表示,異地保護是國際上拯救瀕危物種的通行做法之一,目前計劃在北京、上海、廣州建立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要是綜合考慮大熊貓種群安全、科研技術力量及滿足公眾科普宣傳等現實需要。上述三地科研力量雄厚、有能力保障大熊貓繁育研究的技術和條件,并且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公眾宣傳和科普教育的條件更好、影響更大。
不過,針對網友們最為關心的“曾有5只大熊貓在上野死亡”的疑問,國家林業(yè)局并未進行回應。
專家質疑:繁育機構有必要遷到棲息地外?
四川大學教授、著名大熊貓研究專家冉江洪亮出觀點:“借展大熊貓無可厚非,但在棲息地外設立研究機構值得商榷。”冉江洪認為,盲目設立大熊貓科研機構有兩大弊端:大熊貓科研的終極目的是放歸野外,復壯野外種群,但棲息地外不具備野外放歸條件;科研機構越建越多、越搬越散,浪費資源和成本不說,還不利于科研力量的集中和研究的專業(yè)化。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國內大熊貓研究泰斗胡錦矗更是直言:“在棲息地外盲目設立科研機構需要慎重。”與冉江洪一致,胡錦矗認為,大熊貓外遷中,最難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野化放歸。在他看來,野化放歸是研究的重中之重,而這些大都市周邊沒有棲息地。從目前來看,除了馴養(yǎng)繁殖,其他的研究空間不大。
“適當外遷可以,但要選好地方,更要優(yōu)選具備資質和能力的合作單位。”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北上廣地區(qū)有技術力量不假,但四川擁有最大的大熊貓野生和圈養(yǎng)種群,兩者的合作可以是多方式、多層次的。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sh/2017/01-21/813132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