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3日,北京西站中扛著大包小包的旅客。中新網(wǎng)記者 金碩 攝
1月13日春運首日,在北京西站,一位在北京打工的中年男子,提著一個大紙箱和一個大編織袋,要回河南老家過年。在他的行李里,有北京烤鴨等特產(chǎn),也有給小孩子買的玩具。
“出來打工一年了,給家人買了些小禮物,就想回家過年團聚團聚。”這位男乘客說。
行李雖多,但擋不住回家的期待。在過年禮物的選擇上,各地的特產(chǎn),依然是一個重要選項。在北京西站的特產(chǎn)商店里,記者看到,一些沒來得及買禮物的旅客,正在選購特產(chǎn)商品。

1月13日,2017年春運的首趟列車,1000余名旅客踏上返家的路程。中新網(wǎng)記者 金碩 攝
手機——想家的時候能視頻看看爸媽
新年禮物,或大或小,或輕或重,都代表著一份心意和祝福。如果說特產(chǎn)是比較傳統(tǒng)的禮物,那么近些年來,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成為不少年輕人給父母過年禮物的新選擇。
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的葛貝最近買了一部蘋果手機,準備過年時當作禮物送給爸爸,給他一個驚喜。
山東德州90后小伙陳慶與葛女士有相同的想法。在安徽阜陽工作的陳慶,今年準備的過年禮物非常豐富,不僅有各式年貨、生活用品、給小孩子的大禮包、爸爸愛喝的酒,還有一部新款智能手機。
“父親的手機已經(jīng)非???,平時和老人視頻不方便,送他一個新手機,為的就是在外想家的時候能開個視頻,看看爸媽。” 陳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