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3
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想法
兩個人搭檔去太空,默契非常重要。
有一次穿航天服時,陳冬有地方卡住,手套戴得有點慢,但是景海鵬已經(jīng)把手套戴完了。之后景海鵬對陳冬有點歉意,他說,以后兩個人的步調(diào)保持一致,會用眼睛余光看一下對方,不要一個人沒有做完動作,另外一個人早早做完,可能無形中會給對方壓力。
景海鵬比陳冬大12歲,所以比陳冬早進入航天大隊很多年。他說,自從陳冬踏入航天大隊的第一天起,他就在觀察陳冬,非常欣賞他。“感覺在某些方面,他比我還細。細致和默契太重要了。”景海鵬形容二人的默契程度時說:“我一個眼神他就知道我要干嘛。他一看我,我就知道他想啥”。
執(zhí)行任務前半年,景海鵬和陳冬就開始在一起進行訓練。陳冬說,每天在一起十幾個小時。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密切接觸,對彼此的脾氣、習慣都非常了解。
景海鵬介紹,因為他吃飯比較慢,陳冬吃飯比較快,吃完飯陳冬一定會等他,然后一起回航天大隊散步,把上午訓練情況進行梳理總結(jié),準備下午的訓練。“每天除了晚上休息我倆不在一塊,其他時間幾乎都在一起。”
花絮4
景海鵬被封“首席遛蠶師”
太空養(yǎng)蠶是香港中學生的創(chuàng)意,這個實驗為了驗證地面上的蠶在太空能否存活、在太空會不會吐絲、吐絲的方向會不會改變。
據(jù)悉,這6只“宇航蠶”是從4000多只蠶里挑選出的。景海鵬每天為蠶寶寶打掃蠶室,靜待它吐絲。當其中一只蠶寶寶開始吐絲之后,景海鵬按捺不住興奮,牽著絲就把蠶寶寶從蠶室里引出來,得意地在實驗艙的兩個相機前都展示了一遍。景海鵬因此得名“首席遛蠶師”。
景海鵬說,吐絲成繭以后,就用特殊裝置把蠶繭保存起來了,拿回來讓專家和香港的中學生研究,“如果它變成蛾,就沒法研究了”。
除了遛蠶,景海鵬和陳冬還在天宮二號種起了生菜。至于為什么種生菜,陳冬說,這是因為生菜生長周期短,30天已經(jīng)長得很高。景海鵬也笑談,這次他們并沒能吃上自己種的生菜,因為專家不讓。“最后只保留9棵,要做科學研究。”
花絮5
景海鵬太空過50歲生日
最讓景海鵬難忘的,是在太空中慶祝50歲生日。
“在執(zhí)行這次任務前,各位專家,包括領導,說到天上給你過個生日。我說千萬別,過生日是個人的事情,我不想在天上占用更多時間。”景海鵬回憶。
10月24日,景海鵬突然收到地面上行視頻,他以為是工作任務,沒想到一打開視頻,眼前一幕把他驚呆了:眼前看到的是各位專家、科技工作人員代表、還有他的戰(zhàn)友、領導,圍繞在一個巨大的蛋糕旁。母親還在視頻里展示為景海鵬包的他最愛吃的餃子。
這時,陳冬則把偷偷藏在口袋里、用罐頭密封了的一小塊生日蛋糕遞給了景海鵬。
陳冬說,因為重量有限,所以就準備了這么一小塊蛋糕,放在我們的食品包里邊。但是拿起來挺費勁,找了挺長時間。找到后,他也沒立馬拿出來,等到視頻里開始吹蠟燭、切蛋糕了,他才把小蛋糕拿出來。“我說他們下面吃蛋糕了,我們也吃蛋糕吧。”
那一刻,景海鵬說自己熱淚盈眶,只是“眼淚沒掉下來”,因為“失重”。
花絮6
陳冬給兒子“摘回”星星
陳冬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在和兒子視頻時,他問兒子想要什么,兒子說想要星星。“因為他們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很亮的星星,他們就說想要這個,我說好,爸爸答應你們,給你們帶回來星星。”陳冬說。
沒想到回到地球后,兩個兒子纏著父親兌現(xiàn)承諾。并且他們還答應了其他小朋友,每人分5顆,還有人要月亮。
最后陳冬想了一招,把太空里拍的照片沖洗出來送給兩個兒子。照片上的月亮非常圓、非常漂亮。
雖然沒有帶回真的星星,唯美的星球照片也讓兩個孩子非常開心。陳冬還把自己在太空中的經(jīng)歷和兩個孩子分享。
“比如我一天看16次日出日落,能飄著睡覺,想用什么姿勢睡就怎么睡。還能把水放在空中,我用嘴過去把水吸到嘴里。”陳冬說,從他們的眼睛里,能看出他們特別好奇,“我問他們想不想和爸爸一樣做宇航員。他們一起非常大聲地說‘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