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在啃食莊稼。 云南省林業(yè)廳供圖

極為珍稀的亞洲象。羅愛東攝
2011年10月18日,費興旺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亞洲象的時間。
那時,距離費興旺搬到云南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已有11年。費興旺和200多戶村民從滇東北的昭通大山包搬遷到此處,成為生態(tài)移民。
那次搬遷,是為了保護大山包的黑頸鶴。如今,費興旺和村民們在江城又遇到了同樣的困擾。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象歸來,人象之爭不時出現(xiàn)。而且,大山包的黑頸鶴只是搶些吃的,而江城的野象“野性”更強,影響更大。
生態(tài)好轉(zhuǎn),吉象歸來
人和象處于“混居”狀態(tài),人象沖突的風險逐漸加大
江城縣整董鎮(zhèn)滑石板村,已經(jīng)成了當?shù)氐囊粋€“景點”。從最初的三五頭先遣部隊,到十幾頭成群活動,這一帶的亞洲象越來越多。到莊稼成熟時,“放眼望去滿山坡到處都是亞洲象!”
“活生生的大象還是頭一次見!”在江城,大象被當作吉祥的象征,看見大象預示著幸福將要來臨。對大象歸來,當?shù)厝税l(fā)自內(nèi)心地歡迎。
身軀龐大的成年亞洲象食量驚人,一頭成年象一天要吃100公斤以上食物。“大象可聰明著呢,吃玉米會用鼻子扒掉外面的皮,吃芭蕉也只吃芭蕉芯。”費興旺說,2011年大象剛來時,即便看到大象在啃食莊稼,村民們也不會上前驅(qū)趕。“反正政府會賠的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