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一波三折幾經更改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墜井事件發(fā)生后,男童的父親和爺爺第一時間展開了自救。但考慮到只有一臺挖掘機進展緩慢,父親趙向陽就委托了自己的朋友在朋友圈里發(fā)布求助消息。很快中孟嘗村一名6歲男童墜井的消息就傳了出去,收到消息后,蠡縣公安局、消防大隊、120急救和周圍村民自發(fā)組織的救援隊及時趕來參與救援。不久,蠡縣周邊的各種社會救援力量也前來支援救援。
救援初期,有140余輛救援車輛投入到了現場挖掘救援的工作中。9日下午,救援工作進入最后攻堅階段。直隸救援隊隊長王小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稱,最后階段的工作主要就是人工挖掘和沉降安裝套筒。王小東說,事發(fā)深井的管道非常脆弱,不能盲目破拆。救援人員在實施救援時要非常謹慎,如果使用工具截掉某一段,很容易出現破裂,會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此外,破拆也需要一定作業(yè)面,因此必須使用多臺挖掘機把井口周圍的土先挖掘開。
8日下午時,救援現場坑底曾出現裂縫。為了保證救援順利進行,次日凌晨3點左右救援人員對救援方案進行了修改,考慮到之前運來的護壁筒帶螺紋,提升使用時阻力較大,救援人員連夜將護壁筒換成了外壁光滑的。
9日上午10點半左右,救援現場南側的挖掘面再次出現裂縫,所有在底部參與救援的人都被暫時撤離出了現場。為了排除險情,現場救援人員進一步擴大了作業(yè)面的面積,減輕周邊堆積沙土對底部作業(yè)現場的壓力。直到中午12點30分左右,險情才基本解除,施工人員重新進入坑底。
愛心人士現場捐錢捐物
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從開始到現在,一直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在過去的2天時間里,不斷有愛心人士來到救援現場捐錢捐物,支持救援。北青報記者在救援現場看到,外側的空地上堆積著為數眾多的泡面、礦泉水、八寶粥。幾十名來自各地的志愿者燒水煮面,送到救援現場。甚至還有平常賣雞蛋灌餅的小販也推車來到現場,為參與救援的人免費送飯。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9日下午5點,據不完全統(tǒng)計,蠡縣中孟嘗村救援現場共接收社會各界捐助:現金170225元,雞蛋2200斤,方便面2100箱,奶、面包、飲料及其他食品9920件,煙55條,柴油28噸,護壁管8個,棉大衣600件,棉鞋300雙,毛巾20捆……投入挖掘機、鏟車、翻斗車、推土機等免費救援車輛165輛。
疑問
孩子到底在哪兒?
對于何時能夠救出孩子,本次救援的負責人在媒體通報會上稱,由于當前工作面地質情況非常復雜,且作業(yè)面狹窄,所以無法預估救援具體完成時間。關于墜井男童的情況,該負責人回應,在救援的過程中,曾嘗試過多種方式,來探測男童生命跡象,但由于井下的環(huán)境復雜,井口窄,濕度大,可見度模糊,仍然沒有發(fā)現任何墜井男童的線索。
救援方現在主要是集中精力在小范圍的作業(yè)面上進行擴展深入,距離井底到底還有多少距離,暫時還沒有準確答案。
對此,參與救援的藍天救援隊張家口隊隊長隨波解釋稱,救援方案由當地相關部門制定,社會救援力量只能負責實施。
隨波告訴北青報記者,通常情況下,發(fā)生墜井事故后,如果井口足夠大就可以安排救援人員倒立下井,實施救援,這種方法無疑是最快速的。但事實上,往往出事故的都是一些井口小,比較隱蔽的廢棄井,成年救援人員往往難以進入。當救援人員無法下井時,救援隊一般會選擇使用深井救援器。
隨波稱,使用這種救援器可以直接將井底的被困人員拉上來,但此次救援讓他感到很奇怪,進行了已經80多個小時,使用了各種探測手段,始終未能檢測到小男孩的蹤跡。隨波說,因為看不見井底情況,所以救援器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只能采用最笨拙的方式,在墜井周圍破土挖掘,直到挖到墜井者墜落的位置。
來源:http://epaper.ynet.com/html/2016-11/10/content_226418.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