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職工最有可能率先實施退休政策
人社部主要負責人還表示,“延遲退休”將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分不同群體的情況,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分步走”,漸進到位,“比如會選取現在退休年齡相對較低的部分崗位開始。”
由于目前我國女職工的退休年齡是50歲,因此是最有可能率先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群體。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認為,延遲退休從女工人起步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處理好體力勞動者所面臨的延長工作時間所帶來的問題和挑戰(zhàn),對體力勞動者一定要有一個“以人為本”的延遲退休的具體安排,“比如女工人延退,不是簡單地因為女工人退休年齡早而延遲退休年齡,一定要確保女工人不是在原有偏重的體力條件下去工作。”
另一被認為有可能率先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女性群體是55歲退休的女干部和女知識分子。因為已有文件規(guī)定,率先延遲基本沒有異議。
2015年2月16日,中組部、人社部聯合下發(fā)《關于機關事業(yè)單位縣處級女干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yè)技術人員退休年齡問題的通知》,稱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yè)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干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yè)技術人員,將年滿60周歲退休。通知表示,處級女干部退休年齡延遲,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女領導干部和女性專業(yè)技術人員的作用。
學者建議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我國不適合執(zhí)行男女同齡退休政策
除了每年延遲幾個月、是否先從女性延遲這兩個焦點問題之外,到底延遲到多少歲退休,以及是否延續(xù)現在的“男女退休年齡不同的框架”,也是爭議的焦點。
在男女退休年齡方面,據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介紹,總體來說,大部分國家執(zhí)行男女相同的退休年齡政策。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qū)中,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相同的共有111個,占65.3%;男女法定退休年齡不同的共有59個,占34.7%。
資料顯示,中國現行的退休年齡框架,早在上世紀50年代頒布《勞動保險條例》后就開始實施,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足50歲。
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的發(fā)展,人均壽命早已突破76歲。這樣看來,60多年前出臺的退休政策確實已不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
胡仙芝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現有政策規(guī)定的女職工50歲退休是不合時宜的,當時出臺政策的背景是那個時候勞動力比較多,人均壽命短。而現在人均壽命延長了,人口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勞動力變得稀缺……”
“男女不要實行一樣的退休年齡,還是要區(qū)分工種,比如在一線工作的拼體力的女職工,可以延遲到60歲。對于搞科研、藝術、教育的女知識分子可以延遲到63歲。男性統(tǒng)一延到65歲退休。”竹立家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延遲退休最好是走彈性的路子,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千差萬別,身體狀況不好的人,愿意提前退休,而實施彈性退休,能滿足每個人的意愿。
蘇海南也認為,延遲退休年齡走的肯定是彈性的路子,分步驟穩(wěn)步推進,不可能一下子延遲很多年。同時,允許勞動者做出自由選擇,是否選擇延遲退休自己說了算,與此同時,其領取的退休金也是不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