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因
詐騙被告人 為何“90后”成主力?
年輕來京務工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被動卷入違法業(yè)務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此案62名被告人中有38個是“90后”,22個是“80后”,年齡普遍較小,他們大多數都是從事銷售工作的外地來京務工人員。而通過對現(xiàn)場的家屬采訪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并不知道自己孩子在北京從事的工作。
“因為法律意識淡薄,也出于生計需要,不少來京務工的年輕人隨波逐流,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逐漸陷入到違法業(yè)務之中”,被告人代理律師張韜說,他代理的中網互贏公司“90后”業(yè)務員梁某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在工作的前期,梁某進行的都是正常的工作和業(yè)務,但是隨著時間和公司業(yè)務的發(fā)展,梁某就被要求接受公司的商業(yè)模式——用虛假需求方誘導客戶進行交易的方式“洗腦”,梁某還被告知,這樣能夠很快地促成交易,而且能實現(xiàn)很高的交易價格。
張律師表示,本案中有很多“90后”的被告人,共同特點都是學歷不高,加之年紀輕、判斷力弱,很多人很難發(fā)現(xiàn)公司可能存在違法犯罪行為,但是當他們工作之后,發(fā)現(xiàn)這種新的商業(yè)模式是他們獲得高收入的“捷徑”,那么很多人就“順其自然”地成為了違法者。
詐騙受害者 為何以“50后”居多?
對“網絡關鍵詞”等新興事物認識不足,投資須理性
昨天案件宣判后,法院對此案涉及的網絡域名詐騙案進行了通報,主審案件的法官表示,該案的詐騙手法并不復雜,受騙者為何會多達259人,而且大多是閱歷豐富的“50后”?
法官表示,“網絡關鍵詞”是指互聯(lián)網域名的搜索簡稱,可以理解為用于網站查詢的詞匯。在理論上講,關鍵詞網絡資源越完善,其市場價值就越高,這也是近年來,很多人搶注各種網絡資源待價而沽的一個原因。但目前,我國沒有針對上述網絡資源開發(fā)服務的收費標準出臺相關規(guī)定,不同公司收費標準參差不齊、差距較大,整個市場仍基本處于運行失范的狀態(tài)。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網絡產品看做投資,投資者就要理性”,法官表示,像“網絡關鍵詞”這樣的新興事物,其是否存在價值或價值到底多高,還有待市場的考驗,投資存在較大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投資者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要做到不聽信“一夜暴富”等偏離實際的宣傳,深刻理解網絡產品的價值主要來源于流量,有人訪問的網址才有價值,避免追求投機、暴利的心理。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建國后涉案人數最多合同詐騙案宣判 11人被免刑
原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6/15/c_12906221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