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呂伍生,1967年生人,現(xiàn)任明水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常委、明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上掛)、向榮村黨總支書記,被評為省勞動模范、明水縣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明水縣精神文明建設(shè)先進個人,獲明水縣重點工程項目突出貢獻獎。
2011年11月的一天,呂伍生家里來了幾個黨員,對他說:“要換屆了,回村里當書記吧,大伙兒都盼著你呢!”
呂伍生笑著問:“我能行嗎?”
呂伍生問這話,不是他不自信,而是在進行民意調(diào)查。其實,他早就有心回村帶領(lǐng)鄉(xiāng)親們一起致富,而且成竹在胸。他沒有明確表態(tài),是在等一個人。
第二天,他等的那個人——村黨總支書記來了。進了屋,老書記懇切地說:“五兄弟,黨總支換屆時回村替替哥吧,哥累?。?rdquo;
呂伍生點點頭。
一個月后,呂伍生在黨員、村民的掌聲中走上了黨總支書記崗位。
綠化:聚了人心
村路坑洼不平,村邊垃圾遍布,村民手里缺錢……但在呂伍生看來,這些能用錢改變的都不是事兒,向榮村最大的問題是“人心散了”。
村“兩委”會上,訥于言而敏于行的呂伍生踢出的第一腳是栽樹。有人不解:為啥不首先想著讓大伙兒富起來,而是先栽樹啊?
呂伍生說:“綠化,整好環(huán)境,先把大伙兒的精氣神兒提起來。人心齊了,啥都好辦。”
干部們細一琢磨,是這個理兒,干!
呂伍生哥兒五個,他排行老五,初中一畢業(yè)就在外打拼,當過力工,包過工程,讀過大專,搞過房地產(chǎn)開發(fā)。如果明水縣有福布斯富人榜,他一定名列前茅??蔀樵詷?,他放下個人事業(yè),一心撲在綠化上:去林業(yè)部門“請”樹苗,個人墊錢買樹苗,領(lǐng)著大伙兒到苗圃起樹苗、栽樹苗……有幾家村民對出工出力嘖有煩言,呂伍生就一家一家地拜訪,詢問他們的難處。生活困難的,出錢出物幫;沒地兒打工的,就安排到自家公司上班,干不了重活安排輕活,干不了技術(shù)活安排勤雜活。呂伍生此舉不僅感動了這幾家村民,也讓全村人更加感動,認定了這個“當家人”。
人心齊,泰山都能移,何況一個小村子的綠化!沒過多少天,向榮村就大變樣:街兩旁,15米榆柳相間,柳榆間繁花斗艷;家家紅墻,紅墻書白字標語;戶戶小橋,小橋連院外大街……1300株樹,45 000棵串紅,染得向榮村綠意盎然。綠,就像春風一樣吹醒了村民奔好日子的心。
接著,呂伍生又帶領(lǐng)村民清除了村四周的垃圾山,街兩旁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硬化了路面;填平大沙坑,建了一個2000平方米的廣場……
一說起這些,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的村民就“揚眉吐氣精神爽”:“多虧我們‘請’回了一個好書記。”
綠園:招了財氣
“綠化聚人氣兒,可花花草草、柳樹榆樹不當飯吃。要讓大伙兒脫貧致富還得干實業(yè),虛泡脹肚的不行。”
可是,招商引資上項目,本來就并非易事,更何況向榮村還有一個“天然”瓶頸——人多地少:人均耕地2.2畝,且有土地紅線橫在那兒!
一邊兒是招商引資需要土地,一邊兒是土地瓶頸,怎么辦?
村“兩委”和村民代表聯(lián)席會上,呂伍生亮出自己的底牌:回填村北大坑,村民搬遷上樓,宅基地置換。
參會人都愣了一下,突然間掌聲驟起??刹徽Φ?,多年來,城里人在村北取土挖沙,留下一片大坑。填平了,蓋大樓,用樓房置換宅基地,大伙兒住上了廁所在屋里、冬天有暖氣的樓房,村里又有了招商引資用地。一舉兩得耶,中!中!
決議通過,說干就干。呂伍生上任一年,2012年,村北原來的坑洼地上,9棟共7.8萬平方米的居民樓拔地而起,首批177戶喬遷入住,置換出300多畝宅基地,建起了綠生源食品產(chǎn)業(yè)園,簡稱“綠園”。
筑好巢,去引鳳。一次,呂伍生聽人說“(綏化市)北林區(qū)有一個人格瓦斯發(fā)酵食品生意做得挺大”,不由心里一動,感覺這個產(chǎn)業(yè)很適合向榮村。他琢磨了一番,沒過幾天就前往綏芬河找那個老鄉(xiāng),套近乎,拉感情。老鄉(xiāng)說,明水沒鐵路,交通不便,他就給老鄉(xiāng)講向榮村的優(yōu)勢,說明水縣的優(yōu)惠政策……終于,老鄉(xiāng)被他的誠意、胸襟、精明打動了,投資5000萬元建起了固斯娜紅腸食品加工公司,用他養(yǎng)殖的6萬只雞產(chǎn)的蛋做蛋腸、雞肉做肉腸。
現(xiàn)在,綠園已入駐中植集團弱堿水、華泉大豆蛋白系列產(chǎn)品深加工、麗霞豆制品、壹豐科技、小芹煎餅、固斯娜紅腸等10個項目,年創(chuàng)利稅800多萬元,安置村民就業(yè)240人。
一說起這個,向榮村的村民就一臉的笑:“這些年,我們做得最正確的事兒,就是選他當書記,選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