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像文字印證孔子生平與史料吻合
此前,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中有一段文字“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這與《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的記載不同,據(jù)此,有人認為,孔子出生年應(yīng)該重新審視甚至要改寫。
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邵鴻表示,最新的孔子屏風影像中有清晰完整的文字:“魯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此記載與《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完全吻合。這充分證明,孔子屏風上“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之文是有問題的,“六”字可能是由“廿”字而誤。因此,認為孔子屏風的出土將動搖孔子生平之說的爭論應(yīng)該可以停下來了。
孔子屏風是劉賀自保的道具?
記者了解到,在孔子屏風另一面還發(fā)現(xiàn)了《易經(jīng)》文字。不過,在海昏侯墓中出土最多的還是儒家典籍。很多專家提出,孔子屏風與眾多儒家典籍都反映了劉賀本人的思想基調(diào)。
邵鴻分析,就劉賀來說,濃厚的儒家色彩很可能是為了表明自己恪守君臣之道而具有自保的成分。“孔子屏風文字的錯誤不少,已知的有五六處,特別是還搞錯了孔子的年齡。如果主人對孔子和儒家經(jīng)典真是高度尊崇和非常熟悉,似乎不應(yīng)該允許有這樣的錯誤存在。”邵鴻認為,屏風和眾多儒家典籍,只是處于朝廷嚴密監(jiān)控下的劉賀不得已的選擇,甚至有可能是一件保護自己的道具,示人以“坐則誦詩書,立則習禮榮的形象。”
邵鴻說,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fā)掘以來,有人認為正史中劉賀荒淫無度、不守禮法的形象是權(quán)臣霍光強加的,這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因此完全否定劉賀“狂亂失道”的歷史記載,將其視為一位飽受冤枉的貴族儒者,則有些矯枉過正,還需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