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道平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
兒子死后,2008 年春節(jié)前夕,兒媳婦拿走了對方先期賠付的7 萬元人民幣,帶著大女兒改嫁。留下當時只有3 歲的孫子和2 歲的孫女給張道平照顧。張道平的老伴也在當年因悲傷過度去世。
2008年4月,張道平和幾位親人嘗試去香河縣殯儀館接回兒子的尸體,被告知尸體已經(jīng)被埋,要繳納11000元,才能幫忙挖出尸體并火化。這筆錢,對莊稼人張道平來說,是天文數(shù)字。
張道平?jīng)Q定留在天津,等賠償?shù)轿?。但對方?jīng)濟能力有限,法院強制執(zhí)行幾次,也無法完整賠付法院判定的23萬多元的賠償。直到2013年,對方又勉強賠給張道平近五萬元。
張道平執(zhí)拗地認為,只有拿到全額賠償?shù)哪翘?,才是他重新去殯儀館接回兒子的日子。
時隔八年,今年的4月12日,張道平撥通了香河縣殯儀館的電話,詢問兒子尸體的情況。兩位工作人員分別查詢后告知,時間太久遠,查詢了2006年至今的記錄,未找到一條關于“張玉明”的記錄,也不清楚當年“張玉明”埋葬的情況。張道平有些無奈,他已經(jīng)不記得殯儀館當年的經(jīng)手人,唯一還能證明兒子尸體在香河殯儀館的證據(jù)是,2008年4月香河縣公安刑警大隊開具的一份以“香河縣殯儀館”為抬頭的接尸介紹信。
等待:我等不到,孫子等
這十年間,張道平帶著孫子張遠遠住在天津市北辰區(qū)西堤頭村。這個只有9 平米的房子,已經(jīng)被廢舊電器、瓶瓶罐罐、廢紙團團圍住。陰暗潮濕的房間里,除了一張床,只能放得下一張桌子。張道平說,村民覺得爺孫倆可憐,常會把一些廢舊品給他,他整理整理,再賣給收廢品的。
偶爾他也會打點零工。2014 年十一,他和孫子幫人摘棉花,掙了500元,后來還被小偷偷走了。爺孫倆發(fā)現(xiàn)時,心痛之余,倒也坦然。“生活已經(jīng)壞到這種地步了,還能壞成什么樣子呢?”張道平說。
為了節(jié)省開支,祖孫倆過年也不回老家。只是在出租屋里買點好吃的——除了平時的饅頭咸菜,再加上一條魚。
實際上,早在2011年5月26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曾做出執(zhí)行裁定——被執(zhí)行人周俊紅暫不具備執(zhí)行條件,已經(jīng)終止民事賠償?shù)膱?zhí)行程序。但張道平不甘心,照顧孫子之余,一遍又一遍跑去法院,要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剩余的賠償。找得次數(shù)多了,2013年前后,對方又勉強湊了五萬元,賠償給張道平。
這五萬元賠償,是張道平和孫子以及寄養(yǎng)在河南老家的孫女,三個人這些年的全部生活費用。如今,已經(jīng)所剩無幾。
周俊紅的家人在事發(fā)后并沒有搬離天津,還和張道平住在一個村子里,偶爾出門碰到,大家頭也不抬。“我雖然恨他,想要拿回剩余的賠償,但我不會自己去找,我相信法律,相信法院可以幫我要回來。”張道平說。
這些年,唯一讓張道平覺得欣慰的是,孫子張遠遠學習還不錯。在出租屋一面黑漆漆的墻上,貼滿了張遠遠小學階段的獎狀。因為沒有戶口,小學畢業(yè)后,張遠遠可能不得不回老家讀初中。
“我要等到全部賠償,接回尸體,才回老家。”張道平說,“即使在我有生之年等不到,我還有孫子,讓他等。”
聽爺爺這么說,13歲的張遠遠狠狠地點了點頭。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維 攝影/大燕網(wǎng) 王飛
來源:中新網(wǎng)
原文標題:兒子被殺老漢等賠償10年未果 至今不能回故鄉(xiāng)(圖)
原文網(wǎng)址: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4-17/783696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