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長提前一小時“候場”
朱恒順認為,今年“部長通道”更大的變化在于“部長們更加積極主動”。
早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部門就開始與各部委溝通,“許多部長都表示,愿意積極回答記者提問”。
“部長通道”開通前一天,大會工作人員一般都會與部長們接洽,敲定次日是否在“部長通道”內接受采訪。朱恒順說,有的部長擔心遲到、堵在路上,特意一大早就出門,8時左右就來到了北大廳,然后耐心等候站到發(fā)言席的那一刻。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3月5日開幕會,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就是在8時左右走入了北大廳,是當天第一個抵達、第一個接受采訪的部長;3月13日8時4分,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走入“部長通道”,回應國資委自身如何改革等問題。
3月5日開幕會,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和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由于時間關系,都沒有來得及回答最后一問,當時兩人都表示“還有機會”。3月9日全體會,兩人都來到了“部長通道”,應約“還賬”。楊傳堂回答完提問離開時,仍有記者追問三峽通行能力的問題。這一次,楊傳堂沒有“賒賬”,而是讓下屬跟記者接洽,兩個多小時后送上了書面答復。
朱恒順表示,由于部長們的配合度很高,因此,盡管閉幕會時間緊張,會議結束后馬上就是總理記者會,本次人代會還是打破了慣例,在閉幕會前開通了“部長通道”。
總理接連“發(fā)話” 部長“蠻拼的”
“部長通道”原本叫列席人員通道,列席人大會議的政協(xié)委員、部委負責人等人員由此進入會場。記者們發(fā)現了這個“入場規(guī)律”,開始在這里追訪部長,也不斷上演拽衣服、拉胳膊等“圍追堵截”部長的場景,有一次,記者們差點擠倒通道旁的大花瓶。
2008年,全國人大新聞中心加強了對“部長通道”的采訪秩序管理,拉起隔離繩、設置采訪臺、安放擴音設備,允許記者們派出“代表”,進入隔離區(qū)內邀請部長。
這種“邀訪”方式雖然減少了“你跑我追”的情形,可有的部長會應邀走到話筒前,有的部長任憑記者高聲呼喊,一言不發(fā)離開。
2014年開始,全國人大新聞中心不再允許記者進入隔離區(qū),而由新聞中心引導部長們走向前臺,主動接受采訪。
今年是新聞中心“邀訪”的第三年,據新京報記者了解,“兩會”前,李克強總理接連兩次“發(fā)話”,要求國務院各部部長、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要積極回應輿論關切”。他強調:現代政府要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關切,各部門要主動釋放公眾期待的信息,堅定社會信心,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
昨日上午9時,閉幕會開始后,“部長通道”關閉,跟記者們說“明年再見”。一位連續(xù)十年采訪兩會的香港記者表示,“總理發(fā)話后,部長們蠻拼的”。 新京報記者 王姝 蘇曼麗 黃穎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部長通道14天34官員答疑 楊傳堂高虎城三上"發(fā)言席"
原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6/03-17/780029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