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利鄉(xiāng)16歲的韋靜在2月15日辦了婚禮,她19歲的丈夫隨后去了新疆打工,她和公婆在家?guī)е齻€月的孩子。她這樣描述自己的一天:“看雨下,喂孩子,等雨停,喂孩子……”
丹丁屯16歲的韋禮芳在2月13日剛剛生了小孩,她準備等小孩滿月時,滿月酒和婚禮一起辦了。
即使是結(jié)了婚或有了孩子,這些女孩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大人還是孩子。吳明敏數(shù)著一塊一塊的零錢,憧憬著去買她最愛吃的辣條,韋禮芳喜歡回憶初中時光,“最好的是想去哪里玩都可以,什么都不用顧慮。”
在村里,人們把16歲生孩子的韋禮芳叫做小孩子,“喔唷,小孩子帶小孩子,怎么得了哦。”幾位婦女圍在一起感嘆。
“結(jié)婚晚了,好姑娘都被別人挑走了。”
從南寧市區(qū)到馬山縣城有100公里,從馬山縣城到張家樂和吳明敏的家有50公里。要先乘巴士,再坐摩托,花上一個小時。
公路建在一座座山的山腰上,路邊沒有完整的平地,都是小塊不規(guī)則的梯田。
早晨,婦女們拎著木盆、衣服到溪水邊,這里還保留著用木棒浣衣的習慣。
同樣被保留的還有對土地、宗廟的信仰,每個村口,都立著一個紅色的土地廟,每家每戶的堂屋里都供著一個祖宗牌位。
四周都是高山,進入村子,手機就會處于無服務狀態(tài)。想要收到網(wǎng)絡,需要爬上周圍的山。
在村里,時常能看到一群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湊在一起,男孩們幾乎留著一樣的發(fā)型:厚劉海遮住眼睛,兩側(cè)頭發(fā)削短,頭發(fā)染成紅色或黃色。他們喜歡在村子到鎮(zhèn)上的山路上飆車,騎著摩托呼嘯而過。女孩們,嫁了人的,往往手里抱一個,另一手還牽個孩子。沒嫁人的,則出現(xiàn)在男孩們的摩托后座上。
在當?shù)厝搜劾?,早婚早育,在這里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14歲就結(jié)婚了,別人還有定娃娃親的,這有什么了不起嘛!”張家樂的叔公指著夫妻倆感嘆道。
張家樂的兩位堂哥,一位22歲,生了一個男孩;另一位20歲,生了一男一女。
張家樂的堂叔,在40歲時已經(jīng)成了爺爺,今年42歲的他,已經(jīng)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他對目前這種生活很滿意,覺得趁自己還有能力,可以幫忙撫養(yǎng)孫子。等自己老了,兒子、兒媳又會來反哺他。
村民們回憶,早婚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jīng)盛行,到了八九十年代,村莊里的適齡青年受“晚婚晚育”政策影響,并未出現(xiàn)太多早婚情況。直到最近幾年,村里光棍逐漸增多,早婚現(xiàn)象也越來越明顯。
按照當?shù)厝说恼f法,如果男人20歲結(jié)不了婚,就算是“老伙子”了。“姑娘就那么多,結(jié)婚晚了,好姑娘都被別人挑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