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qū)介入
從當初的同情變成了憤恨
文通社區(qū)黨支部書記范映有表示,關于梁家父子承諾退還剩余愛心款又未果一事,社區(qū)也曾出面溝通。范映有稱,他曾和梁仕孝核算過剩下的愛心款,至少還剩四五萬元。“我們溝通了很久,他同意退4萬元出來”。但是,第二天,范映有再和梁仕孝聯(lián)系時,對方卻表示愛心款已經用完了。
范映有的說法,得到了文通社區(qū)婦女主任梁海燕的證實。她介紹,當時自己曾和梁發(fā)永通了電話,對方先表示不知剩多少錢,等事情處理完后再說,但后面多次電話聯(lián)系,梁發(fā)永均表示錢已經用完。“我們希望梁家退4萬元,是要捐給鎮(zhèn)上一名患尿毒癥的5歲孩子使用,這也是讓愛心繼續(xù)傳遞。”范映有說。
范映有說,梁家經濟狀況確實困難,但是同樣困難和缺乏的,還有思想觀念問題。當時為了救人以后,他啥都可以承諾,但真正錢拿在手上的時候,他就變了,作為困難的人,突然之間有幾萬塊錢,他就覺得是救命稻草,不舍得拿出來。
在為難之下,范映有說,對于梁家,他們從當初的同情變成了現在的憤恨。而范映有更擔心的是,這會影響到當地人今后愛心捐贈的信心。
家長回應
我們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
2月23日,記者電話聯(lián)系上梁發(fā)永,他說,“捐款一共只有11萬余元,孩子治療等費用共花了88000多元,剩下兩萬多元。我準備直接將孩子火化后扔進江里,但親戚說還是要辦一個喪事,于是花了10000多元。后來,又通過父親給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捐了6000元,已經所剩無幾。”
對于不愿意履行承諾退還愛心款一事,梁發(fā)永顯得很氣憤,他表示,有人說捐款有15萬元,剩了9萬元,他根本不知道15萬元在哪里。“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沒有錢就是沒有錢,我拿著這些錢也發(fā)不了財。社區(qū)喊我退錢,某協(xié)會喊我退錢,但是現在真的沒有了。”梁發(fā)永顯得愈發(fā)氣憤,“說句不好聽的,這些錢捐給了我們,我們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想捐給哪個就捐給哪個。如果他們(覺得)處理不好,可以通過法律來解決。”
專家支招
愛心通過慈善組織可解決尷尬
23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現在大多數的愛心都很直接,即愛心人士直接將錢給到受捐者手中,其實心都是好的,但是,愛心款一旦上了規(guī)模,尷尬就出現了,就像鹽亭的愛心款退款風波一樣。而如果有更大規(guī)模捐款,比如上百萬,甚至可能反而影響到受捐人的人身安全。
“愛心款直接交給受捐人,到底這筆款使用了多少?如何使用的?到最后沒有一個明確的細節(jié),只有受捐人知道,愛心人士無從查證。即使查到還有剩余愛心款,但這筆錢在受捐人手上,愛心人士也沒有辦法,尷尬就出現了。”王振耀說。
王振耀表示,解決這個尷尬,可以在募捐到錢后,找一個政府慈善機構或者有資質的慈善組織,來統(tǒng)一管理這筆錢,比如每周打錢到醫(yī)院等,這樣一來,善款的使用明細就有了。如果用不完善款,錢還在組織手上,也清楚明了剩余好多,這樣就可以商量來處理這筆錢。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癌癥女孩獲捐11萬后去世 家屬拒退錢:我們支配
原鏈接:http://education.news.cn/2016-02/25/c_12874943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