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由計劃經(jīng)濟時代向市場經(jīng)濟轉變,物質(zhì)生活得到極大改善。與此同時,計劃生育作為國策開始實行,大多數(shù)城市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多年來,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是守著獨苗長大的父母把所有的愛和資源都傾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1983年,潘光和的獨生女出生。他對女兒的教育親力親為,女兒不僅考入重點高校,還在碩士畢業(yè)后出國深造,目前在一家醫(yī)療設備公司工作。
然而,當中國迎來“二孩時代”時,2000年以后出生、原本作為獨生子女培養(yǎng)的孩子們,在習慣了從祖父祖母到爸爸媽媽的全天候關注后,必須面對一個新的現(xiàn)實:從獨占所有的愛到學會分享,這也對成人世界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新挑戰(zhàn)。
凱凱的母親、家住河北霸州的張偉華說,為了照顧凱凱情緒,她將凱凱的弟弟安置在姥姥屋,自己依然陪著凱凱睡,還應要求帶凱凱去天津旅游并小住。在大人的鼓勵下,凱凱也會幫忙拿弟弟的尿不濕、面霜、小枕頭,還陪弟弟聊天、逗弟弟玩兒。
現(xiàn)在,凱凱幼兒園放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弟弟身邊喊一聲“我回來啦!”并在弟弟臉上親上一口。
中國兒童中心黨委書記叢中笑認為,“老大”對二孩的反對不是來自孩子本身,而是家長及周邊環(huán)境夸大兩個孩子的影響,造成孩子的擔心和恐懼。
叢中笑建議從正面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建立分享的概念,建立分享的滿足感。此外,也建議文藝作品和社會輿論營造一種氛圍,讓孩子感受到有弟弟妹妹是幸福的,對未來不是害怕而是期待。
近日,明星親子真人秀《二胎時代》在北京衛(wèi)視熱播,該節(jié)目通過獨生子女明星家庭和節(jié)目組設置的“二胎寶寶”的互動,模擬二胎家庭生活,真實記錄孩子和大人的情感及變化。節(jié)目收視率和口碑獲得雙豐收,在2016年新節(jié)目收視率中排名第一。
網(wǎng)友Cindy_nick評論說,看了節(jié)目很受啟發(fā)。“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們從小就被寵壞,不懂得分享,可家里真的來了弟弟妹妹,在爭寵吃醋的同時也終于有了伴,會吵架打架可還是相親相愛,成長注定了不孤單。”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現(xiàn)在一些家庭里的“老大”接受不了二孩,與父母的教育不當有關系。中國傳統(tǒng)教育強調(diào)兄友弟恭,照顧弟弟妹妹是哥哥姐姐的責任,但這種責任在獨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往往被忽視。
“在這種情況下,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會促使傳統(tǒng)家庭教育觀的部分回歸。”夏學鑾說。
(來源:中國網(wǎng))
(原標題:小學生談二孩:我是家里小皇帝 再生不是篡位嗎)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6-01/21/content_3762924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