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化驗,這些所謂保健品中膠囊的成分為淀粉,無任何保健效果,口服液為色素、香精和糖混合而成,甚至達不到基本的衛(wèi)生標準,對人體不僅沒利反而有害。后經(jīng)對相關銷售人員的問訊,民警將售假團伙頭目李某抓獲。據(jù)李某交代,這些所謂的高檔保健品都是他和團伙成員自己加工制作的。他們從網(wǎng)上購買原料,自己在家里進行灌裝,經(jīng)包裝后對外宣稱是具有抗衰老、調解腸胃等多種保健功能的進口保健品,然后通過組織小區(qū)老人聽健康講座等方式進行推銷。為了更加吸引眼球和達到讓消費者信任的目的,李某還專門找人設計加工了高大上的外包裝盒,冠以瑞士進口的名號,讓原本十分劣質的藥品看起來很高檔。目前,李某等團伙主要成員因涉嫌售假欺詐已被曹縣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深入調查當中。
近年來,老年人上當受騙的消息層出不窮,那么如何識別這種針對老人的騙術?辦案民警介紹,目前社會上根據(jù)針對老人的行騙手段可細分為神醫(yī)、投資、健康、親情、電話等多種方式。要識別和預防騙子的伎倆,其實并不難。一方面,家庭和子女應多給予老人關心、溝通,使老人在誘惑面前能處之坦然,遇到緊急情況首先想到給子女和親人打電話。另一方面,對于老年人來說,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面對各種利誘應淡然處之。此外,為了晚年健康,老年人應積極鍛煉身體,同時多與子女、鄰居交流,保持心態(tài)安寧,不要輕信一些健康講座和所謂的高檔保健品,這樣才能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