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軍的媽媽則是頻頻安慰:“我們還住那兒,我們知道搞好關(guān)系。你這次犯了大錯了。你可一定要好好悔改啊。”反復(fù)都是這幾句話。看得出來,這并不是一個太有辦法的媽媽。
男孩和他母親所說的住處,是一套60平米的二居室當中的一居,一間8平米的房間。
而男孩擔心轟父母出去的“他們”,是他的爺爺奶奶,老兩口住在那套二居室中的另外一間臥室里。
男孩從小在那間8平米的屋子里長大,和他先天殘疾的父親母親住在一起。這間屋子雖然僅有8平方米,但裝下了一臺電視機、一張書桌、一個衣柜,還有一張雙人床。一家三口,都在這張床上睡覺?,F(xiàn)在,吳曉軍的個子已經(jīng)長到一米八了,沒辦法,還是和父母擠在這一張床上。
誰來扛起家庭責任
他最早擔憂的是流離失所,失去這一間他住了18年的房間。
吳曉軍告訴檢察官,第一次感覺到可能會被趕出去,是在他讀初中的時候。
1995年出生的吳曉軍,從北京一所著名的小學升初中的那一年,是2008年。就是那一年,他家所在的地區(qū)房價漲至1平米1.5萬元左右。“有一天,奶奶對我爸說,你們自己出去找房!”吳曉軍第一次看到爸爸哭了。
也是這個時候,讀了初中有了一定思考力的他,開始把過去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串聯(lián)起來。

 
          








